Voila, Che Gioia Vivere!
是吧!歡樂呀!生命~~
  • Apr 21 Fri 2006 07:03
  • 雜感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Luc Besson的電影【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之中,在貞德下獄的時候,有一段很精彩的演繹。貞德和一個只有她看得見的黑衣人(Dustin Hoffman出演),劇本上的角色名字叫做「The Conscience」在對話。黑衣人質問貞德種種,談到了貞德認為她早先在田野之中得到寶劍一把,是神要她帶領軍隊解放法國的天啟。

bryan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奇農堡到阿則勒希度堡(Azay-le-Rideau)是一條筆直的長路。雖然中間會遇到一些圓環,但是也只要跨越了繼續前行即可,不需要左右轉。這一段路雖然只有大約二十公里,但是高低起伏。有的時候甚至有點小舊金山那種爬坡、降坡的感覺。好久沒有這種上下起伏的感覺了!(是呀!荷蘭就是一片平坦到天邊,沒有山陵,看久了就會覺得平淡無奇。)車子上的同伴有人笑著回想雲霄飛車的刺激,不過這個感覺似乎還沒有到達「飛車」的境界。

路穿梭在森林之中。原本冬日的枯枝漸漸在這個初春的時節長出新芽。蔥鬱著的青翠讓人看了就有一種喜悅。也許,因為在北國已經看膩了一季的灰澀,連到了四月,屋外的樹枝還是新芽付之闕如,所以一看見這種稍稍吐露的春的訊息,就會讓人雀躍不已。因為,春天終究已經到達法國啦!離荷蘭應該也不遠了吧!

bryan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抵達奇農堡(Château de Chinon)的時候,其實天公並不作美。雖然沒有下雨,但是天空中的烏雲不少,而且朔風野大。尤其奇農堡是在山崗上,那風一陣一陣襲來,還真讓人有點抵擋不住呢!

奇農堡的建造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第十世紀。原本就是有軍事用途的堡壘。輾轉幾手之後,在十二世紀的時候,英國國王亨利二世(Henry II of England)還有有名的獅心王理查(Richard the Lionheart)也都住在這裡過。甚至傳說之中,獅心王就葬在附近的修道院之中。因此,這兒也曾經是十字軍東征的重要起點之一。

bryan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復活節有三天連假,是每年荷蘭除了新年以及聖誕節之外的四個假期之首。我和公司的幾個同事決定開車南下到法國的羅亞爾河河谷(Val de Loire)去逛古堡。(其實,是他們開車,我跟著南下!)我負責行程規劃和安排。說穿了,我就是領隊兼導遊啦!只是不兼司機而已。

羅亞爾河河谷區的城堡群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重要文化遺產之一。這短短從奧爾良(Orleans)以下到昂哲(Angers)之間的河道兩岸谷地就是三百多個古堡的家!有的古堡歷史可以追溯到十世紀,法國國王下令興建。有的則是後來的王公貴族加上有錢的布爾喬亞階級附庸風雅的奢華風代表。無論如何,現在都變成了遊客旅人遊玩攝影的好去處。

bryan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今年(二○○六年)四月十四日是耶穌受難日(Good Friday)。在今年聖週(Holy Week)一開始的Palm Sunday(四月九日)晚上,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y Channel)播出了一個特別節目,介紹七○年代在埃及出土的莎草紙手抄本猶大福音(The Judas Gospel),這是可以追溯到一千七百年前的西元三或四世紀的文本,敘述著接近諾斯底(Gnostic)教派觀點的早期基督教文獻。

讀過新約四福音書的人都知道猶大的角色。他是耶穌的門徒之一,但是最後四福音說,猶大出賣了耶穌。耶穌就在Good Friday這一天,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然後在三天之後復活。所以,這週末一直到星期一,在歐洲的我們得以放個復活節假期。

bryan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二○○六年歐洲的體壇大事就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賽要在德國開踢。二○○五年歐洲此地上演了足球三部曲的第一部曲:【Goal!】。這一部片倒是一直要到二○○六年才會在美國上映。去年去英國探訪珊的時候,就看見廣告了,只是一直沒有機會去電影院看,一直到現在,直接上網買了DVD回家欣賞。

故事很簡單,一個墨西哥裔的小孩隨著家人偷渡到美國。他最愛的,最會的就是踢足球。有一天,一個曾經叱吒一時的前足球明星和球探看見他的球技,不辭艱難地把他引薦給新堡的球隊:New Castle United。他於是在老奶奶的祝福之下,隻身前往英格蘭,開始他的英超身涯。最後終於一球成名,第一部曲結束。之後今年還有二部曲要上映,2007年有三部曲要上映。

bryan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星期日下午,看完【Failure To Launch】之後,我騎著單車回家。想著剛剛在電影院還滿開心的,笑的頗大聲,還好觀眾只有三個人。我喜歡看下午場的浪漫喜劇片,人少,而且心情還會好一整晚。

先讓我小小批評一下這部片吧!是的,雖然我笑的滿開心的,但是這一片還真的是「Failure to impress」哩!我只能說,「這位馬修麥康納(Matthew McConaughry)先生呀,這片跟你的那片【How To Lose A Guy In 10 Days】實在大同小異耶!」雖然演員陣容堅強(女主角是慾望城市的Carrie,Sarah Jessica Parker)而且配角的演技都不錯呢!但是故事走向真的一點也沒有驚奇(好吧,雖然我承認馬修先生現戲裡面被松鼠咬,被海豚咬,被蜥蜴咬的那幾段實在太好笑了!)。編劇和寫劇本的人要加加油囉!不過,我本來就只是要去笑一笑,不用大腦地感覺溫馨,這片也足夠了。

bryan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話說星期一(四月十日),台商會在荷蘭中部的巴恩(Baarn)舉行了一場有關於荷蘭從二○○六年開始實施的各項新制保險及員工福利措施的座談會。因為這個話題與維修、後勤、客服都沒有太大關係,所以布萊恩就成了當然的指定參加人選。(其實也是因為除了我包山包海之外,所以自然這種問題也是我承包項目之一!)於是,一早進了辦公室把信箱留言設定好之後,拿著筆記本,就趕著搭火車去了!

不要看巴恩在荷蘭中部,從Emmen坐火車去還是很遠的!足足要二個半小時!(可見我們是有多窮鄉僻壤和荒郊野外呀!)首先要去斯瓦洛(Zwolle)轉車,然後還要在阿姆斯福(Amersfoort)等二十分鐘,才能夠轉上停靠Baarn的車。所以,九點鐘出發,到了巴恩火車站都已經十一點半了!一個早上就什麼也沒有做,只坐了火車。

bryan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自從2004年三十歲生日那一天在Arnhem看了女王的演唱會之後,我就對女王的表演讚不絕口。本來想說,這個阿媽級女王大概隨著兒女長大,會放許多心思在家庭上,也許再不看現場就會沒有機會了!沒想到這位女王2006年馬上又宣佈要來全球演唱海削一頓!我那個在蘇格蘭Glasgow的好朋友兼女王迷Donald(真的,他的MSN暱稱在我認識他的這六年以來,還從來沒有跟女王沒有關係過!)馬上報訊息給我。我一看,荷蘭也在演唱會行程中呢!於是,馬上調查好詳細售票時間,準備搶票。

我2001年在英國的時候有一次搶票失敗的經驗。那時候因為有課業,而且蘭開斯特離倫敦太遠,等我電話撥通的時候,我想要看得假日場次已經沒有了!其他都是要上課的週間,想說丟著花大把銀子繳學費的課程不去上,簡直對不起自己,所以只好忍痛割愛。這一次,據說倫敦原來的兩場在十分鐘之內賣完,後來又追加五場,一樣馬上賣光!女王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不是唬人的!(所以才是女王嘛!)

bryan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舊約故事裡面,佔據創世紀篇幅後面一半的約瑟就是我最欣賞的兩個人物之一。安德魯洛伊韋伯有一齣音樂劇就是根據這個故事所改編而成的:「Joseph And The Amazing Technicolor Dreamcoat」。這一齣音樂劇其實完成的很早,一九六八年就已經完成了!而且因為音樂風格包含了各式各樣的樂風,而且約瑟這段聖經故事其實家喻戶曉,所以這個音樂劇也就流傳很廣。據說三十年來,這齣音樂劇竟然在二萬個學校或是地方戲院上由七十萬人次的非職業演員搬演過!

對於我們這個年代的人,最有名的約瑟大概就屬當年的陽光男孩Jason Donovan了吧!說起來,我知所以知道這個音樂劇,也就是因為買了1991年Jason Donovan擔綱主演的版本的錄音帶。不過,我現在手邊的MP3則是來自Michael Damian擔任約瑟的美國巡迴版本CD。許多其他的名人也都有演出過。譬如說,在歐洲可以找到的DVD版本是Donny Osmond版本的約瑟。連八○年代末期的玉女紅星Debbie Gibson都有演出過這齣音樂劇某個版本的女聲旁白主角。

bryan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曾經有朋友無意之間跟我提起他讀了我的文章之後的感想。他說,寫的不錯,只是怎麼好像都沒有看見深刻的情節?我轉頭問他,你想要怎樣深刻的情節呢?他說,沒有那種強烈的愛慾或是憎恨,沒有那種驚天動地泣鬼神的情節。我聽了,連笑聲都沒有驚天動地泣鬼神,只是淡淡。

然後,最近幾天台灣電子新聞媒體的焦點之一,則是陳文茜戀愛了。許多家媒體追著這個八卦,想要採訪他周邊的朋友,也一直在追逐她戀愛對象的身家背景。我覺得那些跟陳文茜很要好的趙少康和李敖等一票人倒是很有默契地都說「沒過問」或是「喔」一字帶過。陳文茜自己也說,感情是私事,不需要公開討論。

bryan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一九九八年的小品電影【Playing By Heart】一直是我很鍾愛的一齣。接觸這一片倒是完全的機緣巧合。話說某個無聊的午後,我在DVD購物網站上閒逛,想找找看有什麼好電影,無意之間,就看見這已經折扣到價錢所剩無幾的DVD。看著封面上的Ryan Phillippe,我就衝動地買了下來。我心想,反正Ryan Phillippe一向都還滿會挑劇本的!就算真的很爛,也只損失個六歐元而已。一頓麥當勞都比六歐元貴哩!不過,當DVD送達之後,看完了電影之後,我反而覺得這六歐元還真是超值!後來我又看了許多次(本來嘛,買DVD就是要看多次才划算呀!不然買來幹什麼哩!?),而且每一次看都還是很有感動。

雖然說這是小品電影,但是裡面可是有十一個知名演員呢!十一個人分開五條故事線,最後在電影結尾的時候交錯。

bryan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有一天,我跟小傑克在聊天。我就瞎起鬨,慫恿他去養隻狗來當寵物。他搖搖頭,對我說,「我媽媽早就說啦,現在人養狗,都是在當狗奴才。」這話一點也不錯。很多人養狗都是一時興起,譬如,看了那個可愛又可憐的可魯電影之後。這種一時興起很容易在興頭過去之後變成千萬個悔恨和不願意。之前我就讀過一篇網路上愛狗人士轉寄的信,奉勸那些沒有意思一天帶狗散三次步,時時刻刻要將狗狗掛在心上的人還是不要去買狗來飼養,因為那樣只是害狗害己而已。黃媽媽(小傑克的媽媽)的觀念就很正確。我想一想,那搞了一張信用卡還是現金卡來用,而背負一大筆債務的人,不也就在這一陣子被稱為「卡奴」嗎?

bryan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在【Under The Tuscan Sun】以及【Must Love Dogs】兩部電影之後,Diane Lane彷彿成了中年失婚婦女角色的頭一把交椅。姑且不論某些評論多挑剔【托斯卡尼艷陽下】與原著孰好孰壞,反正有人一樣不喜歡那個瑣碎獻寶的原著。我某個朋友就批評那本書只是某個美國笨女人在義大利過著自以為義大利的生活。這兩部電影同時反應出來中年失婚人士的寂寞芳心何去何從。我自己認為,一部好的作品要能夠反映人生,無論是好的人生或是不好的人生。好的,讓人嚮往;不好的,給人警惕。我之所以愛看電影,也就是因為如此。因為在那一、兩個小時之中,觀眾在黑暗之中可是完全把自己交給了導演和演員們,在他們的帶領之下,我們體驗了一段歷險。

電影對我來說有兩種同時重要的層次:一種是導演和演員們如何說故事;一種則是導演和演員說的這個故事有沒有意義。一種是方法;一種是本質。缺了任一種,一部電影都不會是好電影。

bryan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所有美國女人到了義大利的托斯卡尼都會變成豬女和蠢婦呢?

David Leavitt的短篇小說集,Arkansas,中的第二個短篇,The Wooden Anniversary就是這樣一個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以前曾經出現在Leavitt其他小說的主角:Nathan和Celia。我沒有看過以前的故事,但是從本篇短篇小說的片段之中大抵可以想像以前那兩個人的樣子。Nathan是個英俊瀟灑的同志,Celia則是個肥婆fag-hag。但是,五年之後,情況可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Nathan剛剛失去罹患了AIDS的伴侶,而Celia則是嫁了人,而且隨著丈夫Seth搬到義大利的托斯卡尼,開了個烹飪渡假中心,更重要的是,她減肥成功,甩肉七十五磅,變成一個ooh-la-la的窈窕淑女。故事就從她們倆的好朋友Lizzie應Celia之邀抵達義大利開始。

bryan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