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有自動播放的音樂,不喜歡的人請至文尾關掉!音樂是我選放給Heath Ledger誌哀的!)
星期三清晨,我從睡夢中醒來,才上了廁所,因為沒了睡意,所以上個網殺些時間。才正側目著我部落格Podcast之中一則有關於希斯萊傑〈Heath Ledger〉去世的消息,馬上就有網友在MSN上傳訊來跟我討論。然後,一如我所料,打開Google Reader,這個消息已經傳遍各家Blog了。
話說我其實一直是把「Sweeney Todd」與我年輕時候的超級偶像「Bryan Adams」連在一塊兒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的確Bryan Adams在十六歲的時候〈那是1975年吧!〉加入了這個加拿大搖滾團體。搖的如何?我不知道,反正瘋Bryan Adams的時候我也從來沒有去找來聽過。一直到好後來,大約是我高中的時候吧,才知道原來百老匯也有一齣叫做「Sweeney Todd」的音樂劇。然後在某些青春校園片之中還會看見有劇中劇,在校園電影之中演出「Sweeney Todd」。
又過了好久,又到了好後來,我才聽說Johnny Depp要演出本音樂劇的電影版:【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至於Sweeney Todd是誰?天曉得!喔,好啦,正確的說,維基大典一定會知道。我有沒有打算要去看?我也不知道,好像沒有很急迫。不過,我一到芝加哥的時候,而且那天有點妙,我比預定時間提早了三個小時到達,所以,Tim就問我,晚上要幹嘛?去看電影好嗎?
2007年12月21日在美國上映的電影【P.S. I Love You】(P.S.我愛你)是我很想要看的一部電影。這部片在荷蘭是12月20日就已經上映的!不過因為隔天我要起個大早去趕飛機,所以就沒有搶著一上映的時候就去看。一直等到這個星期日才終於走進電影院。
在美國的時候,去Dustin的好朋友Heather和Joseph的家裡過聖誕。Heather正在讀Cecelia Ahern的原著小說。在逛Borders的時候,其實我也有看見這本小說,不過我想,直接看電影會比較快一些(因為我懶嘛!),所以也就沒有花錢買書回家啃。不過,根據Heather的說法,雖然她只看了一半,已經在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感動落淚了。
雖然台北要在春節的時候才會上映,荷蘭這裡倒是已經上檔了。於是,這個星期一就跑去看了。這是2007年迪士尼結合電腦動畫和真人演出的大製作。就像是以往迪士尼的動畫電影一樣,童話風格當然都是喜劇類型。
我剛剛看見JP Calderon的出櫃影片。雖然這已經是九、十個月前的老梗了,但是基本上我還滿「後知後覺」的。說真的之前是知道有這個人,可是沒有特別注意過。現在看到他在電視上出櫃的那一個片段,我覺得還頗能給大家普遍一種啟發的呢!(所以來給你報報囉!)
下面這段影片就是今年稍早JP在「The Janice Dickinson Modeling Agency」這個電視節目之中,同志雜誌「Instinct」透過主持人詢問他擔任雜誌二月號封面人物的意願。只是,「Instict」雜誌一向都是錄用同志來擔任。所以被主持人詢問意願的JP就面臨了「to come out or not」的抉擇。
【One Tree Hill】是一部我相當有興趣,但是並沒有集集都看過的影集。原因是因為它在荷蘭電視上放映的時間實在是太鳥了!不是在星期六下午,不然就是在星期天下午。除非我宅的很,不然基本上根本就碰不到!所以,大概等以後DVD降價打折的時候,再去找來好好一集一集看吧!
不過,本星期六下午,倒是因為在家假裝宅男的我實在是閒閒沒事做(也就是吃飽撐著),打開電視,就正好碰見【One Tree Hill】在播放第三季的第十六集:「With Tired Eyes, Tired Minds, Tired Souls, We Slept」。故事大綱很簡單,就六個字,「高中槍擊事件」。
有人跑去戒酒,然後還要好好休息一下。但是,重新回來出發,還是一樣帥氣。
作為這一系列(【The Bourne Identity】、【The Bourne Supremacy】、【The Bourne Ultimatum】)的第三集,我覺得這一片做了一個完美的終局。(應該不會再突生枝節出個第四集還是番外篇吧!?說真的,就算有,我也不反對。)原本在看完第二集之後,我對於導演用手持攝影機來攝影的表現方式很不以為然。因為我討厭畫面一直跳來擺去,沒錯是造成了我視覺上的壓迫感,也造成了我心理上的厭惡感。所以,之後我就一直在懷疑,如果第三集出來,我要不要去看!?
在巴黎的時候,就一直在街上看見【No Reservation】的廣告。回來荷蘭之後,找了星期三的晚上去看了這部電影。
看看三種不同的片名就可以大概探訪一下不同文不同種的文化思維之下的微妙關係。
今天,且讓我偷懶一下。但是雖然說是我偷懶,要與大家分享的這段影片可是兼具幽默、諷刺以及事實真相呢!Wanda Sykes是美國相當有名的演員,常常在電影之中擔任綠葉角色!譬如說,怪獸婆婆【Monster In Law】之中,他是珍芳達的經紀人、好友;王牌天神二【Evan Almighty】之中他則是男主角的國會助理...她的這一段脫口秀,主要內容就是講「Gay Marriage」。
星期六晚上,去看了【料理鼠王】。不過,一直到要買票的那當口,我才發現我完全忘記這部片的名字該要怎樣發音。總不能跟荷蘭籍的售票人員直接說個「Liao Li Shu Wang」吧!偏偏,那片名又是個不熟悉的法文字,「Ratatouille」,天曉得正確發音是什麼呀!?我只好跟售票小妹說,「嗯,我要一張…Rata…嗯,Rata…」然後等著小姐直接心領神會地幫我接下去,「Rat-a-too-ee」。對,就是它!
原本我以為都已經上映第二週了,應該人不多了!(否則,場次不會減少到一天只剩下一場英文版的呀!)但是,從走進戲院坐下之後,一直到開演前,倒是陸續有人走進來,男女老少都有。讓原本已經習慣一人獨享大螢幕的我頓時覺得有些意外和少許不習慣。
當我在網路上看見這個「續集」【Elizabeth: The Golden Age】的預告片的時候,我真的是有點喜出望外。為什麼呢?因為Cate Blanchett又要出演伊莉莎白一世啦!(心中情不自禁地叫著:Yeah! Yeah! Yeah!)
我還是覺得上上星期我答應和那星期就要離職的比利時同事去看【變形金剛】(Transformers)是一個神奇的決定。他因為馬上要離開Emmen,事先買好的電影優待票還有一場沒有用掉,所以想要那星期把它用完,功德圓滿。所以,很自然地,就找上了我。因為我是他認識的同事之中少數(堪稱唯二)會上電影院去看電影的一個。他問我想要看什麼?我自然而然地回答【Ocean’s Thirteen】,因為那一週的電影院放映片單上還真沒有什麼可以看的。但是他說,他的英文沒有好到可以聽就聽懂,他一定要回比利時去依靠他的法文字幕(是的,他是來自部會說荷蘭語的比利時法語區)。所以他問我還有沒有別的電影?我回答說,「難不成要去看【變形金剛】嗎?」他說那倒不錯。好吧!就看在他即將要離職的份上,我就答應了。
但是我真的對變形金剛一無所知。其實,也並不想要知道任何關於變形金剛的事情!小學的時候看著其他同學拿著變形金剛的模型玩的愛不釋手的樣子,我就一個勁兒地很不以為然。當然,這跟我主觀上對機械(人)沒興趣,也對從車輛或是飛行器變化而成的機器人沒興趣有很大關聯。換句話說,我就情願浪費時間看著小甜甜或是喬琪姑娘裡面繼續上演著扯爛的拖戲或是幾個賤角色耍盡心機奪愛搶錢財(原來那時候就有兒童版的太陽花呀!),也不會想要去看機器人飛天遁地。(不過其實我最愛的還是太空突擊隊裡面英俊瀟灑的鐵船長或是那個騎老虎的神力超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