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藝復興幫中世紀黑暗的歐洲畫出了光亮。在國中和高中的歷史教科書上我們都曾經這樣背誦過。義大利閃出的火花,最後星光燦爛似地照亮了整個歐洲,造就了今日歐洲世界文明的重要基石。

走出了達文西長眠的小禮拜堂之後,沿著城牆走,會來到一處可以眺望羅亞爾河和整個安布瓦斯小鎮的平台。許多遊人旅客都會在這裡一會兒低頭看看城堡下方馬路上有些什麼動靜;一會兒拿出相機拍拍河流,或是與城堡合影;一會兒側過臉去看看飄揚的旗幟和曾經是王室住宅的城堡建築。我倒是一眼看出來這個側面看過去的城堡景觀十分似曾相識。

二○○三年的時候,我在台北誠品書店做著歷來每次回去台北必要的巡禮。無意之間,看見了一本書,翻了翻,覺得滿有意思的!於是,就買回了歐洲。這本書有個很有趣的書名,「帶一本書去巴黎」。我倒不是真要帶這本書去玩巴黎,只是覺得作者寫的風格滿合我的味的。巴黎是個很有味道的城市,我九八年和我妹去自助旅行的時候,我可是有認真下過工夫研讀各式書籍三個月的呢!(其實是因為中華民國國軍在退伍之前實在沒啥事好做!)但是這本書可以又寫出一些讓我感覺很著迷的故事。其實那本被帶去巴黎的書是雨果Victor-Marie Hugo)寫的「九三年」(Ninety-Three; Quatre-vingt-treize)。這是雨果在一八七三年出版的小說,講的是一七九三年的法國大革命。

當然,沒有歷史可以不去看前因後果的!因為不看前因後果,就不會知道來龍去脈,那麼歷史就會變成無聊的流水帳。因此,這本以九三年和巴黎為主的「帶一本書去巴黎」也順道提到了羅亞爾河河谷的一些城堡。也就是因為這本書裡頭的這一章節,我才知道安布瓦斯城堡的鼎鼎大名!於是,這次在計畫羅亞爾河城堡hopping的時候,我還特別拿出這本書來溫習一下。也把安布瓦斯堡排入行程之中。同行的其他四個人,除了司機要開車,沒空看書之外,一個人把整本書看完了,一個人也看了好大一部份,看得最少的一個人,也好歹把圖片翻過一遍。我們還真的帶了一本書去羅亞爾河,也帶了這一本書在回程的時候經過巴黎。

書裡面有一幅作者自己的寫生,就是這一個側面的安布瓦斯城堡。但是,這一段的安布瓦斯城堡可就戲劇性大增了!如果說,我們是懷想著達文西終於千里馬遇伯樂的歡欣,走到平台上來眺望這一片美好,達文西不知道有沒有想到,這一會兒一轉頭看見的高聳城牆竟然在他過世之後變成了腥風血雨中心的見證。

法蘭索瓦一世在掌控全法國政教大權之後便開始迫害新教徒。但是真正變本加厲起來的是在他兒子亨利二世Henry II)當權的時候。法蘭索瓦一世搞出了個宗教法庭,他死後三年之內,兒子亨利二世就用這個宗教法庭逮捕了五百名新教徒,還判了其中六十名死刑。後來,又在1549年成立了一個更嚴厲而且專門對付胡格諾Huguenots;當時在法國信仰新教喀爾文派的人)的宗教裁判所,火焰法庭。當然,把人捆上火柱燒個火刑,烈焰和煙霧沖上雲霄,哪還看得見星光呀!

亨利二世有個有名的太太,皇后凱薩琳梅迪奇Catherine de'Medici)。是的,這個凱薩琳小姐就是來自文藝復興鄉-翡冷翠的名門望族,梅迪奇家族,之後。她的曾祖父就是羅倫佐梅迪奇Lorenzo de'Medici)。這是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翡冷翠響叮噹的人物。就連現在,你要是去翡冷翠觀光,八成會聽見導遊把羅倫佐掛在嘴邊。羅倫佐在私人花園裡開過雕塑學校,那裡曾經有個未成年的學生,後來的人叫他「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凱薩琳的叔叔則是教皇喀萊蒙七世Pope Clement VII,就是那個不允許英國亨利八世Henry VIII of England離婚的教皇)。她在十四歲的時候就嫁給了亨利。亨利二世是個狠角色,他任內最有名的兩件事,一件是向奧地利開戰(窮兵黷武);另一件則是迫害胡格諾。嚴厲的處罰方法有判人上火柱燒死;割掉舌頭以免他們繼續傳播新教信仰;被懷疑是新教的人就先抓來關,關一輩子都有可能。是不是因為這樣有樣學樣,凱薩琳也夠狠。當然,有丈夫在前面發狠的時候,她還不用自己站上火線,她的狠勁還要稍待一下,才會顯露出來。

亨利二世是意外身亡的。跑去跟人比賽,結果一個不小心,利器從眼睛刺穿後腦勺,掛點。即位的是他的少年兒子,十五歲的法蘭索瓦二世François II)。攝政的當然就是他的皇母,凱薩琳囉!

法蘭索瓦二世有個很有名的太太,蘇格蘭的瑪麗Mary, Queen of Scotland)。瑪麗也是個傳奇人物,九個月大的時候被加冕成為蘇格蘭女王,然後六歲的時候被她的媽媽,也叫瑪麗(Mary of Guise)給送到安布瓦斯城堡教養。(題外話:在電影【Elizabeth】之中的那個蘇格蘭的瑪麗是這個Mary of Guise。)因為這個時候,基斯(Guise)家族正好在法國王室面前有權又得寵。十四歲的時候,法蘭索瓦在母親凱薩琳的安排之下娶了瑪麗,成為蘇格蘭的女王王夫,還可以有機會爭取英格蘭的王位繼承。(果然英法之間有一場混亂呀!)多年之後,瑪麗被英國的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給抓了起來,最後砍頭,但是瑪麗的兒子詹姆士(不過是跟她第二任丈夫生的)卻在伊莉莎白逝世之後,繼承了伊莉莎白的王位而成為英格蘭的詹姆士一世James I)。

法蘭索瓦的身體並不好,是屬於那種體弱多病型的。因此,王宮要員們就開始角力大賽,看看誰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於是,新教和舊教就分別開來壁壘分明地鬥爭。就因為瑪麗的那些信仰舊教的叔叔伯伯們(Guise家族)對於政權掌握太有影響,所以有一些胡格諾新教徒就密謀在1560年的三月27和29日要把法蘭索瓦二世拐跑,但是沒有成功。反而這些人被審問、判刑,處死。據說,就是這次謀反失敗之後,有1200具胡格諾的屍體被用鐵鉤子掛在這個城堡的正立面上。

我瞧了瞧這正立面,怎麼也想不出來1200具屍體是要怎樣掛上去。上下交互重疊嗎?總之,是一個很殘忍而且噁心的畫面。這是法國歷史上有名的「安布瓦斯陰謀」(Amboise Conspiracy)。就是因為1200具屍體實在太多了,最後屍臭惡氣沖天,據說宗教法庭還因此撤離安布瓦斯避難去呢!這麼殘忍的影響,當然就是之後更多新教徒胡格諾對掌權的基斯家族不爽,而加速了宗教戰爭French Wars of Religion)。

凱薩琳梅迪奇的小孩們都在這裡長大。還外加蘇格蘭的瑪麗。我第一次對這個女人還有她的小孩印象深刻,其實是來自一齣有關Nostradamus的電影。因為那實在太久遠了,我都不太能肯定究竟真正影片片名是什麼。片中,凱薩琳是個很迷信的人,所以她聽聞有預言家Nostradamus這號人物的時候,就請她來幫小孩子們看相。接受看相的小孩子有五個排排站在一起:法蘭索瓦、伊莉莎白Elizabeth of Valois)、查理Charles IX)、亨利Henry III)和瑪歌Marguerite of Valois, La reine Margot)。影片中,Nostramadus一看見這群小孩子就被嚇壞了,因為太多血腥和殺戮。紅色就染紅了整片螢幕!(所以我印象深刻!)後來他省略掉這一部份沒有跟皇后說。他只跟皇后說,她的三個男孩,通通都會當上國王。

我們走進城堡居所中逛了一圈。有復原的亨利二世套房,但是其實最重要的堡內陳設反而是後來十九世紀另外一個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Louis Philippe)繼承城堡的時候當時的居住風格。他之後,就是法國第二共和了。那個時候的安布瓦斯早就已經離開法國政治的焦點舞台了。

再說回安布瓦斯叱吒風雲的那個年代,宗教戰爭方興未艾。凱薩琳梅迪奇的三個男孩是當上了國王,但是也被籠罩在一片腥風血雨之中。安布瓦斯的陰謀才只是一個開端,後來,還有更慘更戲劇性的轉折。那些則要等到抵達布洛瓦城堡的時候才會逐漸明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yan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