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之二



有很多人都說,黃浦江的孕育和上海的發展密不可分。的確,在還沒有到上海之前,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上海灘了。對於我們這些國共內戰之後才出生的台灣小孩來說,也許是周潤發版本的港劇打下了根基,造就了上海灘的盛名,但是對於那些曾經在大陸躬逢其盛的爺爺奶奶輩的人來說,上海是那時候中國的掌上明珠,而外灘又是上海的掌上明珠吧!

外灘的盛名,從它的英文名字中就可以看得出來。「The Bund」,英文大寫加定冠詞,已經說明了一切。(如果有興趣知道bund vs The Bund,就請參考Wikipedia吧!)所以,來到上海,似乎「外灘」是一個一定要去的地方。不過,我這一次,倒是只有匆匆在外灘晃蕩一陣呢!

那天,是我以前在荷蘭的同事現在正在上海洽商,所以我們約了見面吃飯聊天。他問我想要去哪裡晃晃,我說,就去外灘吧!(反正還沒有去過!)然後約了中午在南京西路見面。南京西路一帶是上海一個逛街購物的中心,所以人潮洶湧。我才出地鐵站就可以感受到人潮。見到了同事之後,他問我要不要去逛逛。我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想要買的東西,所以我們決定直接散步去外灘。

外灘既然是上海近代城市開發的起點,臨江的一條路(那條路原來的名稱就是Bund)上建立起各種相當體面的建築。當時銀行、商行、管理機構、旅館林立。熟知上海洋樓建築的話,這兒每一門每一號都有傳奇軼事。不過,現在這些建築裡面還是以銀行和辦公大樓為主。我想,如果多些飯店和餐廳會更好。

外灘公園就是以前那個中國人不准進入的公園。一直要到1928年7月1日才對中國人開放。不過,說真的我覺得現在外灘公園的管理還需要再加強。遊客很多,但是公德心欠佳。而且大聲喧譁的人太多、攤販也太多,整個公園一下子讓人有菜市場的錯覺。所以我和前同事逛了逛之後,走到外白渡橋就決定還是打的去浦東吧!

這一次短短在上海的四天倒是去了浦東兩次。相對於浦西的外灘,浦東的陸家嘴也開闢出來一條濱江公園。首次來到這裡,是初到上海那天的下午。朋友開著車帶我來濱江公園閒晃,順便遠眺黃浦江對岸的外灘。浦東這邊相對於浦西的外灘倒是閒適許多。而且也合我們的味多一些。沿岸步道旁邊有著咖啡館和酒吧、餐廳,陽光下露天咖啡座一坐下,倒是非常怡情。不過,我得承認,也許我在歐洲待太久,淨愛些這種歐洲風情的東西;要不,就是荷蘭真的陽光缺乏,所以我淨愛些曬得到陽光的地方…畢竟,臨著江找咖啡座坐下來喝咖啡聊天實在不是很「中國」,但是,怎樣才是中國?

我和前同事又回到浦東之後,先去購物商場樓上吃飯。商場倒是很香港的感覺。他一路告訴我他和他雇用的大陸同胞溝通觀念的挫折,真是又好笑又好氣。不過也是真的,台灣的公司跨出島去,面臨的挑戰不僅僅是一般業務上的,更多時候,其實是觀念和文化的衝突。就算是都說中文,但是做事方法、養成教育都不一樣,碰撞在一起的時候,如何把水花撫平或是任憑他成為暴浪就是跨國公司的挑戰了!如果說因為兩岸都講中文,我們就應該懂得他們,那未免有些太狂妄了。我以前在英國的時候,和幾個中國同學聊過這問題,很難。我們可以用中文直接溝通,但是很多基礎觀念,竟然是根本上的不相同。想來,我的爺爺奶奶還是中國出生、中國成長的一代哩,但是五十多年兩岸分隔分治就可以造成在我們第三代觀念文化的迥異…

於是,在上海我最常光顧的店,竟然就是浦東濱江的星巴克。也好,因為荷蘭沒有星巴克,所以久久蒞臨一次,也有種溫故知新的感覺。

從浦東看外灘臨黃昏時點燈倒是非常美麗。似乎依舊宣告著上海華燈初上之後,繼續著老早以前周璇唱過的夜上海風情。

離開上海前的一夜,朋友和他的男友帶我一起到外灘南邊的某家酒吧喝酒。這一會兒,則又是從浦西去看浦東了!浦東的夜景也是十分燦爛,東方明珠特殊造型,非常搶眼。因為浦東的開發實屬晚近,所以在之前「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的發展口號之下,浦東的開發成了上海改模換樣的動力之一。據說,此地政府的目標是要讓上海的水更清、地更綠、天更藍。我看,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yan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