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跟台北的同事聊天,有人就問我「她該不該去上商用英文課。」其實我一聽到,還滿訝異的。我跟她說,「我覺得妳的英文不錯呀!怎麼突然想要去上英文課?」她倒是很謙虛地說她想去進修增強一些自己的實力。

之後我們討論到一些我還滿常在職場生涯之中聽到的英文錯誤。有些,還真的很要命。就拿台灣人常常犯的錯誤來碎碎唸一下好了。

【本段的錯誤我都覺得還好,並不會阻礙溝通和了解。】
一、文法上的小錯誤有:
A. 「he/she不分。」這其實也難怪,因為中文裡面「他、她」都是同音字。有時候腦筋一動的快,嘴巴沒有趕上。
B. 「第三人稱單數動詞詞尾忘記變化,以及過去式動詞變化有問題。」也還好,因為動詞就算沒有變化,講話聽起來還是知道在說什麼。
C. 「濫用定冠詞the。」其實真的也還好,反正只是聽起來有點累贅,並不會造成障礙。
D. 「助動詞和be動詞在使用上的錯亂。」真的還好,聽起來會有些怪異,可是終究還是可以聽懂。

【以下的錯誤我就覺得很糟糕了,會讓在對話中的他方一整個不耐。】
二、喜歡動不動就把語調上揚:
    糟糕的原因是因為這樣增加了整段話的不確定感。因為語調中必要的抑揚頓挫可以讓對方理解我這一句話強調的重點是什麼。當抑揚頓挫失調而變成動不動就是一個上揚的語調,會讓自己發言的穩定度失衡,並且讓對方感覺自己都不確定自己在說什麼。

三、一緊張,就加速:
    糟糕的原因跟開車一緊張就踩油門的行為一樣危險。當然母語不是英文的我們永遠不需要去跟母語是英文或是母語是相近語系語言的人們比講話速度。尤其開會,重點是調理分明。一緊張、一加速,不但容易落字,也有可能更快或是更頻繁地出現語句之中的文法錯誤。這樣反而更容易被人誤解,而且當錯誤更快速地出現的時候,那個挫折感就像是俄羅斯方塊打到最後般地快速累積,會讓人覺得直接放棄比較快。

四、單字音節之中的長短音不分:
    英文畢竟不像是中文,每個方塊字唸起來也都是差不多長度。有些字真的是需要好好把母音和子音發清楚,才會讓人一聽就明白。譬如說「stop」和「start」這兩個字,如果發音發的很大方,很完整,是很清楚可以分別的。但是如果又急、又把語調上揚、又緊張,這兩個字讓人聽起來會變成幾乎是一樣。這樣子一來,溝通上就反而增加了了解的障礙。

五、喜歡省略主詞:
    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是會發現很多人講話的時候會把「it、this、that」之類的省略掉,一個句子變成從動詞開始,然後完全搞不清楚他要表達或是陳述的標的物是啥。

六、喜歡用很複雜的子句「們」去構成一個句子:
    這種句子可以長到說話的人自己都不知道講到哪一個子句了,然後想當然爾,動詞該做的變化也忘記了,句子複雜到讓人不解哪一段才是重心……更糟糕的是,通常文法清楚的人反而不會硬去把好幾個子句串成一個句子,而越是文法糟糕的人愈喜歡這樣作繭自縛。

七、過度愛用被動句:
    被動句其實就連在寫作之中都是一個適度使用還可以通融,一但過度使用就會模糊讀者焦點、讓讀者失去閱讀興趣、使人懷疑寫作者究竟在莫名其妙地「曲折」還是「曖昧」個什麼勁兒的「reader-friendly」殺手。而且很容易讓人覺得寫作者在賣弄文法和吊書袋。簡單直述句永遠是王道。口頭對話也是這樣,也是以簡單直述句來追求「listener-friendly」;一但過度使用被動句,就會讓聽的人就會覺得很不耐,因為被動句都是很需要花腦力記憶分析的。想想看,大部分的人會情願花腦力回答問題而不是連句子結構都要花腦力聽懂上吧!除非必要嘛……誰會想要去花記憶題運算個不必要的複雜程式哩?

在中文之中,我們都知道再怎樣白話,口中說的中文和筆下寫出的中文還是有相當差異。在英文裡其實也是這樣呀!2000年在蘭開斯特的夏天,英文老師開始要我們檢視自己寫下的句子,也開始訓練我們如何簡單明確地表達說話,著實給我相當的啟示,其實就因為英文只是我們的第二語言〈甚至第好幾語言〉,在運用時,我們會不知不覺地就把母語的習慣給帶進英文裡來。這其實會造成背景不同的人就算同樣運用英文溝通時的障礙。

英文溝通的重點其實就是:簡單明確,用最快速的方式去抓住讀者或是聽者的焦點,然後傳遞給他直接了當的訊息。尤其商業英文更是以這個為標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yan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