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晚上有個前網友突然在MSN上敲我。之所以說是前網友,就是因為其實之前話不投機,索性直接從MSN名單上删了去,也就沒有繼續聯絡了。不過因為之前的確有交談過一陣子,所以帳號還是有點印象。之前話不投機的原因就是因為這位前網友很喜歡打英文。對,沒錯,台灣人,但是MSN訊息都是英文。

今天,他在「Hi」和「How are you?」之後,就說了「Do you still mad at me?」還有「I owe you a sorry.」兩句話。下班回來的我基本上並不想要因為這樣而毀了我的美好晚上,因此,我故意裝傻,問他,「你的中文輸入還沒有解決呀?」想當然爾,就是沒有解決。

我覺得很詭異,一個到美國留學的台灣學生在這個年代要沒有自己的電腦其實是滿稀少的事情吧!就算沒有自己的電腦,必須使用學校的電腦,那麼對於一個經常需要與「台灣」聯絡的人,也應該需要解決這個中文輸入的問題。好吧!就算那些硬體設備和軟體設備都無法解決,那麼都住在美國那麼久了,又不是七老八十,怎麼過了一年,英文還是錯誤百出?而且,還是那種很糟糕的錯誤:「應該用Be動詞的地方用了Do助動詞」、「把形容詞直接拿來當成名詞用」…

不是我愛挑剔,但是,一個人如果決定要選擇一個他不熟悉的語言來與明明懂得他母語的人對話,就要負責任地讓對方不用拐彎抹角地翻譯來翻譯去來理解他。我的意思是,這種對話過程是那個人要先把中文翻譯成英文,說出來告訴對方;然後,對方得要將這個英文再翻譯成中文,理解。所以,如果今天要捨去最簡單「中文對中文」的溝通方式,而要來「落」英文,我想,作為接收對方英文訊息的我,應該有絕對的權利要求這個英文應該不可以錯誤百出。好啦!Let's face it,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小差錯、偶爾直述句加上問號拿來當成問句、拼字錯誤也就算了。明顯的基本初階文法錯誤、語意不清、字詞混淆那就很糟糕而且誇張。

譬如說,我問了他兩個問題。他回答說,「Your second question is easy.」我心裡直接反應就是「WTF!」你要說的是,「The answer to my second question is easy.」吧!這就是標準的英文文法正確,但是文意不通。我還怕我弄錯,問了問他,你是不是要說你的答案簡單?「是呀!」果不其然。

另外一個讓我覺得直接「充滿幹意」的問題則是「Do people use different dialogues in the Netherlands?」「WTF!」Dialogue者,對話也。「在荷蘭,人們是否使用不同的對話」是什麼問題!?喔!是dialect吧!Dialect者,方言也。「在荷蘭,人們是否使用不同的方言?」這才是一個語意清楚而且有意思的問句吧!假想,如果今天我不是中文使用者,我是不是還要花上兩三句話再三詢問之後才會得到這個結果?但是,明明對方就會講中文,為什麼要把這種明明中文就可以解決的事情搞成這麼複雜,然後猜測的責任推到我身上哩?如果今天我英文也很爛,那請問我們要雞同鴨講到何時?那不就是擺明了「反正你會懂,所以我可以隨便講,隨便錯也沒有關係」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嗎?(對,這很嚴重!嚴重踩到我的地雷!)

他問我,是不是他的話很難懂?我回答他說,你每兩句話之中就有一句是錯誤的。你應該知道我為什麼希望你講中文了吧!

如果今天對方是個義大利人、希臘人、阿拉伯人、泰國人…那我也只好認了,大家都用非母語交談,我們必須承擔這種花時間花力氣的溝通。因為大家站在同樣使用非母語的基礎之上,所以這種溝通障礙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今天是個出外旅遊、在網咖上網的情況之下,那也OK,因為如果只是個「once in a while」,我們要是這樣嚴厲要求,那是我們自己不合理、有問題。但是,如果今天是個出國留學(還是講英語的美國),而且已經在美國待了一年以上時間而且母語還是中文的人,我想,「講中文」或是「講基礎水準以上的英語」,二擇一應該不算是太過分的要求,更何況,「講基礎水準以上的英語」還是我們的第二選擇呢!首選可還是「講中文」呀!當「every time in every while」都是錯誤百出的英文的時候,我就很懷疑,這到底是要怎樣!?

後來,他問我,「Do you mad at me again?」就在我告訴他,「mad」是形容詞,那句話你要使用be動詞而不是助動詞。我回答他,「不」,中文,「我沒有生氣,因為我已經要準備結束對話了。」然後我關掉視窗。
講中文有這麼難嗎?

我看,不是講中文很難,而是那種得過且過的懶散使然吧!

P.S. 雖然「mad」也可以當動詞(使發怒;使發狂),但那是罕見的用法,並非這次簡訊對話之中的用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yan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