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機還沒有數位化之前,當相片還是得送店沖洗,然後再和底片一起提領出來,最後一張一張收藏至一本本相簿之中的年代,旅行之後有那麼一段追加的行程:「與親朋好友一面看著照片,一面分享旅行的時光和見聞」。
常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你最喜歡哪一個國家/地方?」
尤其是在那歷久不衰、人氣依然旺盛的歐洲X國Y日遊之後──請在X中自行填入一個五以上的數字、Y中填入一個大於十的數字。發問者期待聽到的答案無非是倫敦大笨鐘、巴黎鐵塔、瑞士鐵力士山、德國科隆大教堂、荷蘭風車這種足以作為一個城市或者一個國家「觀光旅遊」的標準地標的地方。
我猜想,這跟當年「役男限制出國」的規定有關。畢竟,比較被家長放心單獨行動的男生被國家限制出境;沒有兵役限制的女生一般大概在提出要出國旅遊的時候就被保護心重的家長給打回票了!最後大家只好等進入職場,有錢有閒之後跟著旅行團一起出國趴趴走。但是畢竟工作有工作的壓力,一整天在公司奮鬥之後,回到家哪還有心情計畫旅行做功課?於是,功課就交給領隊和導遊,自己負責出錢出人便是。
而且,那麼難得出一次國,總要好好精打細算,多去幾個國家。於是,此種非常符合荷包經濟效益的插旗子之旅就非常受歡迎。但是就像那句順口溜描述的一樣,旅行團很容易就變成「六大皆空」:「上車睡覺、下車尿尿、進店買藥、用餐聒噪、旅館博筊、回到家裡莫名其妙。」
後來有個朋友很另類地背著「手提電腦」去歐洲「流浪」了一圈。當電腦開始輕薄了起來,當出國留學的門檻不再那麼艱難,也當新一代的孩子們開始願意不那麼優沃地在旅行之中繼續原來的生活,而是要藉著旅行去體驗一些前所未有的生活經驗的時候,原先那個問題的答案開始產生變化。
可能是在某一個郊外廢棄的城堡裡面張望天空雲彩的變化、可能是在某一個根本沒沒無名的小鎮裡的小廣場上看著孩童踢球、也可能是某一段險峻山路上差一點丟掉小命的過程……乍聽起來,讓人匪夷所思:難道你們出國就只是去發呆看雲、看孩子嬉戲還是找自己麻煩?但是仔細地聆聽那些歸來的旅人們,你會發現眼前的這一個人有蛻變、有成長。眼界一旦打開了,就不會閤上。視野一旦遼闊了,就不會再封閉。
那些聽起來很尋常的事情竟然可以讓一番流浪之後的旅人們稱之為他們的最愛,自然是因為那些經驗對於旅人個人是有一番意義。於是,這些「私人的角落」反而代替了那些「觀光地標」成為一個人和一個地方或者一個世界有所聯繫的那個環節。
一個人最初始的私人角落就是你稱為「家」的那個所在。那個對於你來說,有情感的依歸,但是外人看起來可能只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四方建築。我們都不會去爭辯誰的家對誰比較有意義 ,因為金窩銀窩都比不上自己的狗窩。
觀光地標無論再宏大、再壯觀,如果它並沒有與你的生命產生相關的聯繫,它也就只是一個「其實與你無關」的觀光地標而已。與它合影拍照,都還只是「本人到此一遊」的插旗子動作罷了!反之,就算一個不知名不起眼的地點,當它在那麼一個瞬間和你的生命有了漣漪,那麼,它就會成為那個讓你永遠魂縈夢牽的小角落。你永遠會記得,那一年的那一天,你在那裡有過怎樣的感動或是體驗,無可取代。
Voila, Che Gioia Vivere!
是吧!歡樂呀!生命~~
- May 19 Thu 2011 06:56
私人角落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