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週末去德國埃森(Essen)找朋友,傍晚時分,坐在他家的天台上聊天。地北天南、談笑風生。愉快的時光自然一不小心又談到了食物。他稱讚中國菜和日本料理的美味,我則是唸唸不忘德國最有名的豬腳和大香腸。然後,話鋒一轉,我們聊到了德國旁邊那個食物鏈底層國家的廚房。「唉,真的是一點也不精彩呀!」我搖搖頭,「怎麼過一個邊界可以差這麼多!?」想想比利時有美味的淡菜,德國有香噴噴的烤豬腳,荷蘭呢?何もない。

我提議,其實炸薯條還不錯啦!「可是炸薯條是比利時食物呀!」朋友說。「說起來也是啦!那荷蘭真的沒有什麼傳統食物啦!大概就真的是Stamppot最具代表性了吧!」我嘀咕著,「荷蘭人真的在廚房中和餐桌上一點也不勇敢!」

我的德國朋友這時候倒是說了一句,「布萊恩,你要想想,馬鈴薯也是十六世紀的時候才傳入歐洲的呀!」Oops…「那荷蘭廚房裡還真沒有什麼可以拿出來炫耀的東西了!」我的德國朋友很沈靜地說,「也許我們不應該用高標準期待他們在五百年之內有什麼大躍進的行為。馬鈴薯和米飯的傳入已經對他門是一種很大的挑戰和冒險了!」

是的,仔細想想,馬鈴薯原產於美洲,在西元1537年才傳入西班牙。荷蘭在1556到1581年的時候,是被西班牙統治的。也許就是那個時候,馬鈴薯才傳入荷蘭吧!

米,原產於亞洲,先傳到了阿拉伯和地中海沿岸,最後則是由摩爾人統治伊比利半島的時候,傳入歐洲,那是西元711年。等米飯在義大利和法國傳開的時候,那已經是十五世紀時候的事情了。可是看著荷蘭現在本地的米飯料理,大部分其實都是屬於印尼式的(半中半東南亞的混合料理)。那麼,也許米飯真正進入荷蘭廚房還要更晚,要等1602年荷蘭在現在的印度尼西亞建立殖民地之後吧!(又或者是荷蘭從西元1624到1662年統治台灣的那段時間?!)

適合稻米生長的氣候是溫暖潮溼型。 基本上荷蘭這種鬼天氣是很難種出稻米來的!大部分在田裡面種植的是馬鈴薯和洋蔥之類的。其他轉移到溫室裡去了!溫室以花草和蔬菜為主。所以,怎樣也輪不到稻米吧!

話說回來,那麼荷蘭人最近愛吃的馬鈴薯和米飯等主食都是五百年之內的大躍進和變革。五百年前,他們吃什麼哩?大概就是小麥和麵包類的食物吧!想到那麼沒有選擇,就讓人覺得好挫折!

看看台灣。是啦,馬鈴薯和玉米也都是外來種呀!就連小麥也都是中國北方傳下來的吧!但是,一樣五百年(不然就從1624那一年,荷蘭人進駐台灣建立基地開始算好了!那樣其實四百年還有找呢!),可是我們的主食可是多元多了!傳統中國式的米和麵食之外,西方的麵包技術傳過來(台灣話裡的「pan」可是要等十七世紀葡萄牙人先把「pão」傳入日本變成「パン」,然後日據時代再影響台灣話),短短數十年之內,台灣的麵包烘培坊可以做出來多少種千變萬化的麵包哩?(譬如說,肉鬆起司、香蔥麵包、紅豆餡麵包等等…雖然也是有相當日本和廣東的影響。)這就可以看出來台灣人(加上日本人和廣東人)在食物創新上面是多麼充滿冒險企圖和勇敢呀!

不過,我知道以後我不會用我們高標準的嘗試新食物的冒險企圖和勇敢去要求荷蘭人了啦!因為五百年之內他們已經接受了兩種主食的大挑戰,在食物鏈底層,也許這樣已經算是大躍進了吧!(哈哈哈,狂笑中!)

P.S. 由此也可以看出德國人開鄰居玩笑的勇猛和力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ryan1974 的頭像
    bryan1974

    Brilliant Bry *:歡樂吧!生命

    bryan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