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在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在2005年12月24日那一期(Volume 377, Number 8458)之中的一篇文章<Frequent-flyer miles: Funny money>之中讀到原來航空公司銷售給夥伴信用卡發行公司的哩程大約是二美分一哩(新台幣0.66元,如果匯率是1:33的話)。那麼一哩的成本肯定更低。這可真是穩賺不賠的生意呀!怎麼說呢?

看看我們要用多少錢才能換得一哩的哩程哩?新台幣25元。那將近是信用卡公司付出的代價的38倍。那麼航空公司對於發出去的哩程需不需要認列或有負債呢?因為至少要15,000哩才能夠換一張來回機票。對於一段15,000哩可以換得的航程來說,一個機位成本大概也才僅僅25元美金(新台幣825元)而已,但是消費者其實花的精力絕對不只那區區825元新台幣。所以對於航空公司,這實在太划算了!難怪很多航空公司瀕臨破產,但是飛行常客計畫部門通常是最賺錢的,而且必須支撐其他賠錢部門的損失。而且,換免費機票都還要另外支付機場稅呢!所以基本上航空公司並沒有為一張免費機票付出太多的代價。但是卻可以贏得消費者的忠誠和喜悅。

對於信用卡公司,通常可以累積哩程的卡都要年費,假設年費是1,200元新台幣好了!1,200元用來支付一張卡可以在一年之中牽扯出的行政費用綽綽有餘。而且,持卡人要是愈努力消費,就算他從來不動用循環利息,信用卡公司也是穩賺不賠。如果這個持卡人一不小心動用了循環利息,那信用卡公司就更有賺頭了!要消費出一張免費機票至少要花新台幣375,000元,基本上對於普通理智的消費大眾,其實不簡單。更何況許多信用卡公司雖然打著新台幣25元換一哩,但是每一次兌換都要一次兌換個10,000還是5,000哩的!也就是說,你首次兌換的時候,就要先要使用那張卡消費過250,000元了!然後兌換之後,信用卡公司才會需要去跟航空公司買哩程。在那之前,信用卡公司可沒有任何需要考量0.66元成本的或有負債哩!

那麼對於消費者來說呢?如果是選擇了一張好信用卡(不用繳年費,又沒有累積哩程的時間限制)然後理智地集中火力,固定使用信用卡消費,卻不動用循環利息。配合所有出國行程也都集中火力坐某一家航空公司和他的夥伴航空公司來累積點數。事實上,的確也不是什麼不好的事情。

我也用過哩程換了兩張歐洲內部的免費機票。配合我的旅遊計畫,其實三方面都很快樂吧!(至少我沒有抱怨,信用卡公司和航空公司就更不會抱怨了!)我實在很佩服當初搞出來這一套會員制的人。因為我覺得這個關係之中的大贏家還是是航空公司。不一定每個人都會兌換哩程,但是兌換了哩程的人就算未來沒有忠誠度,至少以往也需要有一定忠誠度才會達到兌換的門檻。因此,就看以往,航空公司也就賺夠了!

不過,在歐洲,政治人物使用航空哩程要相當小心。就有政客們被媒體挖出來他們運用公事行程所累積的哩程跑去兌換私人休假行程的免費機票,因此而下台一鞠躬。這大概是非常高的道德水準要求吧!

有的航空公司現在也開放會員去直接購買點數補足要兌換禮賞不足的點數。請看看一哩要索價多少?然後比比0.66新台幣,你就知道航空公司又因為消費者行為好好大賺了一筆!譬如說加拿大航空飛行計畫,一千哩叫價四十加幣(相當於新台幣1,102元,如果匯率是1:22.55),還不包括手續費。這還是幾乎是賣給夥伴信用卡發卡公司的兩倍了呀!是不是也穩賺不賠?

不過選擇航空公司的時候,還是要選擇一個財務上相對穩當的航空公司來投入會員飛行計畫。否則,要是像是選到以前澳洲安捷航空(Ansett Australia),它一破產倒閉,所有飛行計畫也沒有轉讓給其他公司,也就跟著結束。那麼當初首上握有一大票安捷哩程的人只好眼睜睜看著那些哩程灰飛煙滅。

我想,不久的未來,也許會有一個公開的哩程交易市場。就像是股票和期貨一樣。因為飛行哩程儼然也變成了一種有潛力發展的新興金融商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ryan1974 的頭像
    bryan1974

    Brilliant Bry *:歡樂吧!生命

    bryan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