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1040305.JPG

我不記得,我在台灣的時候有沒有這樣「經常」把天氣拿出來碎碎唸。也許有吧,每每當颱風過家門而不入,上學煩悶到沒有颱風假可以放的時候。我有時候在想,是不是因為在歐洲(尤其是先後經過英國和荷蘭的薰陶)的關係,才養成這種三不五時就可以把天氣好壞掛在嘴上叨唸一番的惡習。

以前,在英國的時候,有人跟我說,英國佬喜歡先從天氣開始寒暄。後來,在荷蘭的時候,相同故事,只是英國佬換成紅毛仔,一樣從惱人的壞天氣開始講起。我開始深深懷疑,這是不是北海旁邊的國家都有這種糟糕的習慣?但是,自己也不知不覺開始會抱怨起「天無三日晴」的灰澀冬日。

上週末,我去比利時的魯汶(Leuven)拜訪朋友。不過,讓我印象比魯汶本身還要深刻的倒是寒風的凜冽讓我印象深刻。原因,除了低溫(大概有個零下三四度)之外,還有我本身的愚蠢和不幸。

愚蠢,因為我忘記帶手套和圍巾。基本上,星期五晚上出發的時候,我還沒有意識到這兩樣東西的缺席有多麼大不了。反正,大部分的時間是在火車車廂之中,只有轉車的時候會感受到一些寒冷。然後到了魯汶,就直接去朋友家,應該沒有什麼會被「凍」到的機會。

只是,通常在不幸的情況之中,才會顯露出愚蠢的糟糕。

不幸,就是上週六,比利時鐵路大罷工。所以從星期五晚上開始,班次就慢慢減少,到了星期六就只剩下百分之三十的車班還在運行。當然,罷工沒有爭取到什麼員工福利(就二十四小時而已,資方會有感覺嘛?),倒是懲罰了不少無辜的旅客。而且,比利時的火車罷工是從前一晚的十點開始,到當日的晚上十點(我朋友這樣說)。比預定時間提早了一小時出發的我,在荷蘭竟內一切順遂,到了安特衛普(Antwerpen)開始遭遇莫名其妙的慢速。速度之慢,無以名狀。

當然,在米賀林(Mechelen)轉車的時候,原來是在三十六分要搭上下一班火車。但是當我們那節龜速的慢車比預定時間晚了二十分鐘才到站(原本是十八分要到站,然後候車十八分鐘),那班我要轉搭的列車則直接往後遞延三十分鐘。往好處想,至少,原先可能要等上四十八分鐘,現在至少只剩下二十八分鐘……壞處,則是這個醜陋又糟糕的米賀林車站沒有可以擋風的地方。所以,請愛用比利時的冷風吧!

然後,好不容易捱過了十五分鐘,原先延遲三十分鐘的資訊又直接上跳四十六分鐘。意思是,剛剛十五分鐘雖然過去了,但是馬上又追加十六分鐘。我愈等愈心慌,因為外邊的寒冷慢慢透進我的羽絨雪衣,而等待的時間還不知道有多長。

果然,不久,又追加了四分鐘。直接四捨五入,延遲五十分鐘。甚至比下一班慢車還要慢。所以,我就走到了另一個月台去搭十七分開出的慢車。雖然本慢車每一個偏僻小站都停,但是待在有暖氣的車廂,總比站在寒風刺骨的冷清月台上好。

出發前,我壓根兒忘記看氣象。總覺得好像在辦公室都還挺溫暖的,就忘了外面的天寒地凍。

星期六,天氣還是一樣凜冽。透過窗子往外看,外面可是一片美好,陽光燦爛,連草地都還是綠油油的哩!但是,一走出去,零下四度。呼,那一股寒可是撲天蓋地、四面八方地襲來呀!

因為是第一次拜訪魯汶,所以當然跟著朋友走了一圈這個大學城的市中心。順便逛了逛應景的耶誕市集,但是絲毫沒有一刻是不感覺到這冬天的凜冽的。風是不大,但是就是溫度低。又加上我沒有圍巾和手套保護那兩個很容易感受寒冷的部位(脖子和手掌),所以就是「冷呀!」

本來想買頂帽子的,但是又想著還是等聖誕節之後的打折季而做罷了!雖然我的羽絨雪衣外套很保暖,但是,總還是不好把自己包成個愛斯基摩系在比利時的路上行走。(又不是南方公園的Kenny……

不過,我學乖了,下一次冬日出門,我一定乖乖地把圍巾和手套帶上。

非常冷的天氣下的魯汶照片(當然照片中看不出來有多冷囉!)在這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yan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