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之五


趁著第一次在上海,我順便去國父和國母的故居逛了逛。布魯斯說,我對宋家三姊妹有不正常的「Obsession」。好吧!我承認我對於宋慶齡和宋美齡的軼事有著相當的興趣。也許那些傳奇的背後正好型塑了某一個時期中國或者上海的印象吧!

孫中山的故居在香山路;宋慶齡的故居則是在淮海中路。兩者都是在以前的法租界。所以,兩條路當然是林蔭夾道,非常美麗。香山路以前叫做「莫里哀路」(rue Moliere);淮海中路則是叫做「霞飛路」(avenue Joffre)。雖然一個是法國的劇作家,一個則是法國的將軍,但是中文翻譯的名字安上去之後,竟然有一種很奇異的美感。好像就是要這樣的路名,夾雜著灰黃的路燈,然後雪夜,革命黨人夾帶著舊式手槍,穿著長袍馬褂,帶著西式禮帽,掩人耳目地從事著革命活動……

宋慶齡是一個以往在台灣鮮少被提起的名字。雖然她的丈夫是孫中山,雖然她的妹妹是宋美齡,但是也許是因為她作為一個對於蔣介石許多政治措施和手段相當不滿的反對派,甚至在國民黨退守台灣之後,她是留在大陸上的這些原因,這個名字竟然就從中學的課本上被抹去了。

但是後來從許多的電影、書本、史實上去還原那一段時光,宋慶齡所反映出來的光芒卻絲毫不受後來居上的妹妹宋美齡遜色。她有她對於愛情的執著;她有她對於先生的信仰;甚至她在後來政治之中,也有她的堅持。

走進她的故居參觀,一個廳室一個廳室地一面聽著日文系畢業的年輕導覽員努力地用生疏的英文講給一位伴隨著台商太太參觀的美國婦人聽,有關宋慶齡的點點滴滴。有時候,他的英文轉不過來的時候,我和那位台商太太還情商客串一下補充翻譯。

故居裡擺設的傢具都是宋慶齡生前用過的,自然,以宋家的出身和財力,想必不是什麼普通的商品,一定有所來頭。但是,這麼些年過去,老的老了,舊的舊了。如果在走廊上站多一分鐘,看得入神,你會以為你回到了好久好久以前的古老時光。

宋慶齡在1948年之後居住在此。西式的洋房,兩層樓。後面的院子草木扶疏,周圍的樟樹是又高又大,圍著中間的草坪,隔開了塵囂,彷彿是鬧區中一處寧靜的孤島。故居隔壁現在又建了一棟文物展示館。因為故居一次的參觀人數有所限制,所以大部分的人一進門就先被警衛招呼到文物展示館參觀。然後再等著通知進入故居。文物展示館裡面有宋慶齡和毛澤東、周恩萊往來的書信;也有一些屬於她和她的姊妹們的小玩意兒。走著看著倒也十分有趣。(而且在台灣從來不會聽聞過的!)

孫中山的故居則是1918到1925年之間孫中山與宋慶齡的居所。這裡是孫文學說和實業計畫的完成地方,也是孫中山討論聯俄容共的計畫的地方。國共第一次合作,也是起始於這裡。抗戰勝利之後,宋慶齡把這裡捐給了國民政府,作為國父紀念館。這從宋家姊妹當時的書信都還看得到。然後在人民政府接管之後,她按著回憶把傢具擺設回復到孫中山與她居住在此地的模樣……所以,對於參觀的人,就可以更接近孫中山居住在此的那個時候了!

這個洋房又比淮海中路上的宋居更有個性。紅褐色基調的兩層歐式鄉村洋房,配合著香山路的行道樹以及後院裡成蔭的東青和香樟、玉蘭等樹木和花卉,一整個充滿了歐洲式的風情。很中國的上海裡面,這個非常法國(或者歐洲)的舊法租界倒是讓我有一種很奇異新穎的感覺。

話說回來,香山路大概是上海最乾淨的馬路。原因?因為門口有警衛管制。這一小段馬路林木扶疏,夾道的行道樹配合著人行道上的紅磚或是柏油馬路都有一種閒適的風情。儘管,我知道那是因為警衛管制之後的假象。但是想想,如果上海的道路都可以在未來成為這樣子閒適而有味道,整齊而不髒亂,那麼我相信上海作為一個國際都市就可以代表中國出人頭地了!(不過現在話說回來,還是趕快搞搞文明先吧!)

拜訪宋慶齡故居是在一個豔陽高照的上午。拜訪孫中山故居則是在一個飄著細雨的早晨。一樣是靜靜走在法租界的路上,但是我卻有種深深的體會,果然,法國人建馬路還是有一定的規劃的。就算百年之後,那百年之前的用心良苦還是可以體會到。那一簇簇林蔭,寬敞的格局,果然帶給上海一個完全不同於老城那樣雜亂紛擾的感覺和印象呀!擘畫上海未來的人,也許可以好好借鏡,細細考量一番的。

更多圖片:
宋慶齡故居







孫中山故居







延伸閱讀:宋家二姐的浪漫小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ryan1974 的頭像
    bryan1974

    Brilliant Bry *:歡樂吧!生命

    bryan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