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為,每一本旅遊書多多少少都會很有創意地美化一個地方。至少,要讓準備去那個地方旅行的遊客們有一種美好的憧憬。讓他們可以「築夢踏實」,好好計畫未來即將實現的旅程。

但是,顯然關於荷蘭的旅遊書的作者們並不這樣想。

在我第一次準備好好當個來阿姆斯特丹自助旅行的背包客的時候,不免俗地,也去買了一本坊間甚有威名的導遊書。來自有「民以食為天」文化的台灣,當然馬上就翻到「食物篇」,準備看看此地有什麼特色食物可以趁機大快朵頤一翻。就算自助旅行背包客是一窮二白,荷包很緊,但是對於只要張開嘴就可以藉由味蕾得到滿足的「吃」是一定不可以苦了自己的呀!

遊子當初離家的時候,媽媽可是有交代,「衣服要穿暖、肚子要吃飽」。當然言下之意就是,在怎麼樣節儉,可別餓壞了自己或是在餐桌上對自己吝嗇。

不過,當翻開幾乎所有「荷蘭」和「阿姆斯特丹」相關的導遊書的時候,只要是提到「荷蘭料理」,接下來都沒有半句好話:

  • 荷蘭食物真的沒有特色。到阿姆斯特丹,就不用費心找什麼荷蘭餐館了吧!
  • 荷蘭菜的目的就真的只是填飽肚子而已,不用想太多。
  • 荷蘭食物是以扎扎實實地塞滿你的胃為目的,而它,也真的就只是也只會塞滿你的胃而已,沒有其他感官的刺激了!

有一版的寂寞星球〈Lonely Planet〉最絕。作者直接指稱北海旁邊的兩個國家〈也就是英國和荷蘭〉就是食物鏈的底層〈the bottom of the food chain〉了!在食物鏈底層請不要對傳統食物有過多甚至任何的想像。因為那都只是讓你失望而已!

所以,你就可以體會在那一年,我興沖沖地來到荷蘭,卻讀到這樣讓人挫折的旅行食物指南是怎樣一個低落的心情了!不過,還好只是荷蘭傳統食物讓人提不起勁而已!阿姆斯特丹的街上其實各國料理餐廳林立,美食依舊垂手可得,只是,那都不是「荷蘭道地」而已。

關於被無情批評為食物鏈底層的這兩個國家:英國和荷蘭,他們剛好是我本世紀主要居住的國家。有朋友也讀到了那版寂寞星球的說法而跟我討論起這兩個國家到底孰上孰下。我個人覺得英國還略勝一籌。不是因為英國有名的炸魚和薯條〈Fish and Chips〉,而是因為英式早餐和英式下午茶至少還可以端上檯面。而且說真的,英式早餐和下午茶可是可以讓人非常期待的!

話說在上一個世紀我初次跟著家人到歐洲旅行的時候,一九八九年,整段行程在飯店裡面的早餐就只有倫敦的那兩頓最讓人期待。海陸空都有不說,還有個台灣人早餐的最愛:蛋。沙拉蔬果的選擇也相當齊全。一整個就讓人覺得,對,這樣豐盛的早餐真是讓人感覺活力充沛、朝氣蓬勃!一整天從這樣的早餐開始,真就是一整個棒!

但是,跨過英吉利海峽到了歐洲大陸,雖然旅館也一樣都是四星起跳,甚至還有五星級的,但是歐陸這邊的早餐就很「無趣」。要不是硬梆梆的法國麵包,不然就是更硬梆梆的德式麵包。也許有一人一個,限量的牛角麵包,但是伴隨這些麵包的就只有氣味詭異的起司和千遍一律的火腿。加上一杯果汁、還有可以續杯但是你八成沒有太大興趣續杯的茶和咖啡。同一團的歐巴桑在歐陸也想要尋找那一顆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可以帶來元氣的「雞蛋」,旅館工作人員的表情直接了當地告訴語言不通的歐巴桑,「我不知道為什麼你早餐要吃雞蛋!」

Oops…

於是我那時還算天真童稚的幼小心靈就留下了這一個印象:早餐還是要英式的比較好。

事實上在多年之後我到達英國留學的時候,也還是很鍾愛傳統英式早餐:煎蛋、培根、烘豆、蘑菇、臘腸、番茄,有時候還加上薯餅。然後配上新鮮果汁,以及咖啡或是茶一杯。這一盤端出來,就算不是buffet,也會讓人感覺豐盛。早餐豐盛,心情自然就不會低落。

現在就算星期一到五平常早上因為貪睡賴床而總是在匆忙中出門,沒有辦法好好坐下來享受早餐;但是每逢星期六和星期日,只要有機會,在老天爺保佑的睡到自然醒之後,自己準備一頓豐盛的早餐就可以讓週末覺得有個美好的開始呀!

所謂豐盛的早餐,如果是中式,燒餅在歐洲取得的困難度可能有些高,但是如果有豆漿配上蔥油餅,煎個蛋或是蒸個蛋,這樣基本的態勢就已經出來了呀!如果是台式,清粥是只要有大同電鍋就可以辦到的。然後清炒個高麗菜、直接開了罐頭把辣油竹筍和辣蘿蔔乾或醬瓜直接挾出來,外加個菜埔蛋,這樣也是馬上可以解了鄉愁順便祭了五臟廟。但是,如果真的平常都沒有去亞洲超市備料,那最容易準備的就是英式早餐了。因為所以食材都很容易在一般的超市中取得。而且不需要特別的烹調工具,就是一個炒鍋或是平底鍋就可以上場了!

所以,是不是英國在食物鏈排序爭奪賽中還是可以略勝一籌,不至於敬陪末座呢?

好吧!我們就大方地把荷蘭擺在食物鏈底層吧!其實我根本不覺得荷蘭人會在意這個。荷蘭人的個性是出了名的「直來直往」,因為直來直往,有時候還會讓人覺得「血淋淋地受傷」。荷蘭的食物其實從來也不是以色香味在跟各國名菜拼場的!他其實就像是一個樸實的小孩子,上學就是求知,所以他就實實在在地去上了學,然後也真的就學習了,考試也過了關。就這樣而已。沒有其他同學炫技或是先天了得的才情,也沒有讓人印象深刻或是耳目一新的表現。

也就是說,其實荷蘭的文化從來不是在飲食上面。因此,她們的食物就是以填飽肚子為第一也是主要的目的。它的味道不會特別去挑起你哪一個味蕾上的神經,讓你的大腦感覺深刻,從此深深記得;也沒有特殊的料理方式去考驗廚師的火侯是否爐火純青。它的邏輯就是「餓了、吃了、飽了」。什麼齒頰留香、回味無窮都不是荷蘭食物的目的或是追求的目標。

當然,阿姆斯特丹的街頭充斥著各國料理,也還是有那麼鳳毛麟角的一兩間主打荷蘭食物的餐廳。不過,有一次我很認真地去找了一家的網站來看看。那是在一個我可能頓時失心瘋迷了心竅或者是平常對荷蘭食物太嚴厲的莫名其妙罪惡感充斥心頭的下午,我想如果她們真的價錢也還不錯,那也許也是可以去嘗試一下看看吧!結果……

那家餐廳的菜單上竟然大剌剌地就寫著她們的臘腸是採用某平價超市的臘腸,但是價錢卻平白無故地貴上了兩倍!我一整個覺得「莫名其妙」!〈為什麼我要花平常兩倍的價錢去餐廳裡面吃我在平價超市就可以買到的臘腸哩!?〉

那一次之後,我深深覺得如果真的想要嘗試荷蘭傳統食物料理,要就真的認識個荷蘭好朋友,然後硬拗他下廚傳一桌典型荷蘭家庭料理;要不,就自己摸摸鼻子去買本荷蘭食譜,然後依樣話葫蘆。

但是等你知道荷蘭國菜是什麼的時候,我覺得你就會放棄前面那兩個提案了。然後在心底出現一個很慶幸自己是中華飲食文化圈的傳人的驚嘆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yan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