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引用自布魯斯的同名碎碎唸:「蕭邦與我最接近的時刻」。
WAW08052805
2008年五月28日 星期三 天氣晴 氣溫攝氏二十三度

本文有兩部份:第一部份走「氣質知青」風格;第二部份走「機車數落」風格。請自行取適合部份愛用之。

WAW08052806
下班之後,匆匆把電腦和包包放置在飯店房間之後,我只拿著相機走了出來。準備在天黑之前,趕著去Kościół św. Krzyża,也就是有名的Church Of The Holy Cross。在這個教堂之中,躺著蕭邦的心。

蕭邦大概是最有名的波蘭人了。他愛波蘭的心在他死後,依照他的遺囑,由他的姐姐帶回他成長的故鄉:華沙。然後就放在這間教堂裡面。

雖然時間已經是約莫傍晚七點,但是我推門走進教堂的時候,裡面還正在望彌撒。後來我問了波蘭的同事,這才知道原來這個保守的天主教國家,教堂在每天都在好幾個時段有提供「彌撒」給信徒們來教堂之中參加。所以很多人都是天天上教堂的。〈真是一個非常虔誠的國家呀!〉所以,我也不好意思突兀地走進教堂中間去看蕭邦,只好也就隨緣地望了大約半小時的波蘭文彌撒。真是非常特別的經驗。

我雖然只是靜靜地坐在進門處,但是之後還陸續有信徒進來,有的徐徐走進前面的席次跪禱,也有的就直接在進門處跪了下來,雖然我對天主教並不是那麼陌生,但是看見如此虔敬,如此謙卑的信徒動作,也還真的覺得很新鮮。

一直到了彌撒終了,我才躡足走近教堂中央的一根柱子。上面有著一快石碑,頂頭還有蕭邦的浮雕像,上面就寫著這裡躺著的是蕭邦的心。蕭邦的心就藏在石碑下方後面牆壁中的甕裡。

蕭邦是我極喜愛的音樂家,我尤其喜愛二十四首前奏曲。雖然他的樂曲都以技巧艱難著稱,要真的首首都會彈,對我來說大概是不太可能〈憑我這種沒啥耐性對付太多升降記號的個性〉,但是一首首都有它自己所蘊含的詩意和情感,這才是那最感動人的部份。

我在柱子旁的椅子上坐了一會兒,腦中想著的是那些關於蕭邦的音樂的舊時記憶。四週的聲響漸漸地安靜了下來,教堂的採光加上歐洲漫長的夏日而使得室內依然明亮,雖然鋼琴詩人早已經遠走,但是他留下來的音符仍然留給好多人各自詮釋,而不管是哪一家的詮釋方式,她們總是能夠找到那顆敏感,說是脆弱但是又有著堅強韌性的心靈去激發出各自的共鳴。或強或弱,在這一刻的光影裡,又彷彿帶著你回到了詩人的年代,那個未曾看見卻因為聽聞而熟悉的世界......


WAW08052807
我有一個朋友〈就是布魯斯〉去了巴黎兩次。而每一次去巴黎,都特別跑去逛公墓。逛的公墓叫做Pere Lachaise,特別一定會去造訪的則是其中蕭邦的墓地。他愛蕭邦的心,可見一般。

當然,大家都知道,蕭邦的音樂作品主要以鋼琴作品為主。他的鋼琴作品都需要非常高深的技巧才能夠演出,如果要追求完美的演出,那麼還要豐富的情感和浪漫的詩意。

我們曾經有個笑話,如果要耍鋼琴知青,那麼就直接搬出蕭邦和李斯特就好。而且搬出蕭邦一定會大贏李斯特。李斯特的鋼琴作品固然技巧需要高深,但是有時候會比較炫技,走個大拉拉「我就是很會彈」的風格;蕭邦就不一樣了,要搞婉轉,要耍憂鬱,就連宣揚愛國情操的時候都要來點淡淡的感傷以及憂愁。所以任何時候,只要搬出蕭邦,馬上憂鬱破表,情感傾洩。

譬如說,下雨的時候要耍浪漫,那麼當然就直接選擇任一首蕭邦的作品即可。就連是太陽毒辣的艷陽高照,只要蕭邦一出,馬上週遭氣氛就會為之輕柔的起來,還會有淡淡的詩意,淺淺的感傷,一經渲染,馬上就是「知青」風格代表作。

不過,知道原來每次布魯斯去巴黎拜訪的都是一個「沒有心的屍體」之後,這次來到華沙,我就特意要去拜訪這顆蘊藏的無限情意的蕭邦的心。而且,我看布魯斯要專程來這個國家探訪蕭邦的機會可能遙遙無期、渺渺無望,不如我就來替他完成吧!

公墓留給你去,教堂我來上;
軀體留給你去拜訪,心還是讓我靠近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yan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