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讓唯一的電風扇開著,噗噗地來回轉動。被這小小的電風扇所吹起的是室內原本就已經炎熱的空氣。很難想像這是歐洲的夏天,北緯五十二度呢!感覺彷彿是北緯二十五度一樣。就如同記憶中的海島一樣,夏天薰風陣陣。

望了望溫度計,攝氏三十四度。這是在室內。那麼室外恐怕還要更高一些。新聞報導要大家提防超過三十五度的高溫。提醒大家要多喝水,最好待在家裡陰涼處,不要出門。可是還是得要上班呀!現在我倒懷念起暑假來了!

幼年的記憶隨著年紀增長慢慢斑駁。不過對於冷氣機的年少記憶倒還十分深刻。爺爺在眷村的家中,前面是花園,然後走進門來是客廳。有一年夏天裝了個會轟隆轟隆響的冷氣。但是爺爺節省,也不希望養成小孩子們依賴冷氣的習慣,所以,爺爺規定,除非當屋外的溫度計指標超過攝氏二十八度,不然,不能夠開冷氣。所以,那個夏天,我們常常跑到院子裡屋簷下的溫度計去看裡面的水銀指標。巴望它趕快上升到二十八度。這樣,就可以請爺爺把冷氣打開。不過,那個時候要二十八度可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呀!溫度計在陰涼的屋簷下不說,很多時候,熱對流在下午引來一場大雨,馬上解了原本快到達二十八度的危機。沒有冷氣開的時候,我們只好拿了竹蓆攤在客廳的地上,然後打溼毛巾,把竹蓆擦過一遍,嘩,那時刻一躺下在才擦過的竹蓆上,有一種涼爽的快感。

打赤膊、穿著短褲、拖鞋,是夏天解暑的標準穿著。但是,每每走出門的時候,奶奶還是叮嚀著要穿一件上衣,也要把鞋子穿好。我曾經嘀咕著問媽媽,為什麼同學都穿拖鞋,我們要穿球鞋。媽媽只給了我六個字:「國民禮儀範例」。現在大熱天底下走在歐洲街頭,到處都是只穿著短褲,打著赤膊的男人或是只穿著比基尼的女人,我有時候想到那六個字,還真覺得我們家人也真乖,竟然就被束縛了那麼多年。現在,也許是因為台客文化,也許是因為溫室效應,或者是因為自我主張強烈,所以夾腳拖鞋反而成為一種時尚。第一次穿著夾腳拖鞋走上街頭是在巴黎。我還覺得有些羞怯。

另外一個解暑的方法則是吃了。因為外面熱,身體裡面也熱,所以吃個冰下肚,至少可以涼一陣。海島上的冰品可比歐洲大陸多元。除了西式的冰淇淋和霜淇淋之外,還有冰店的剉冰,雜貨店賣的冰棒。奶奶有時候會帶著我們上山邊兒的小鋪去買冰淇淋。那個時候,小美冰淇淋最普遍。我總是買草莓的,妹妹則是買巧克力的。另外還有一種口味是香草。這三種口味是最基本的選擇。偶爾當爸媽也嘴饞的時候,會在下班之後帶我們去中山北路上,大同公司附近的冰淇淋店,在那邊才有更多圓的聖代可以吃。我還記得我喜歡點雪人聖代。因為有兩片當作雪人手臂的威化餅乾。媽媽的最愛則是香蕉船。最常去的冰店恐怕還是那時在大直橋口的一家冰果室。一盤剉冰可以選四種料。紅豆、芋頭、涼圓、杏仁豆腐。冰棒的口味比較多種,比較傳統的有加了色素的果汁冰、紅豆牛奶冰棒、芋頭冰棒、土豆仁冰棒…西式的則是各式各樣的雪糕(我還記得有一個是熊貓頭樣式的雪糕呢!)。我最愛的當然還是紅豆牛奶冰棒囉!

但是,並不是每天都有冰棒或冰淇淋吃的!那麼,沒有那些清涼爽快但是被當成「零食」的冰品的時候,就只好靠奶奶的廚藝了。最常喝的就是綠豆湯。奶奶不怕廚房熱,頂著原本就已經炎熱的溫度還要開火熬煮綠豆湯。然後要放涼,再送進冰箱冰著。有時候我們等不及,早就嘴饞了,就會把冰塊直接放在才涼下來的綠豆湯之中,藉著冰塊的冰涼,先解解熱。有時候,還會拿快冰塊直接含著,或是擦擦臉和脖子、手臂,也是為著解熱而不顧一切。綠豆湯要是送進冰庫,則是綠豆冰。有時候妹妹也會把可口可樂直接拿進冰庫去冰,然後等著炎熱的午後到來,開始拿著冰涼的瓶子解熱。不過,熱起來的時候,誰有耐性等著可口可樂冰融化然後才能夠從瓶子裡面倒出來呢?最經濟快速的方式,還是把可口可樂送進冰箱,然後再在冰庫裡面大舉製造冰塊。

另外一種常見的湯汁類食品則是愛玉和仙草。夏天的時候,奶奶會從市場上買一塊愛玉和一塊仙草回來,然後放在左手掌上,輕輕地捧著。接著,再拿起刀,一刀一刀地切劃著,把一大塊切成無數的小方塊。然後放在盒子裡,分別加上糖水,一樣送進冰箱裡冰鎮著。那是下午的甜點。妹妹喜歡愛玉,不喜歡仙草。她大概覺得仙草的味道有點怪異,而且顏色黑黑的不是很討喜。我和奶奶則是一直比較鍾愛仙草。奶奶叫它作「黑涼粉」,顧名思義,就是黑黑的,要涼涼的吃才好吃的東西。(至於冬天的燒仙草,那是好久好久以後我才知道有的食物。)所以,冰箱裡仙草的儲量總是比愛玉多出來許多。每次妹妹都很不平地覺得為什麼不多買一些愛玉呢!?

另外最常吃的則是涼麵。涼麵有兩種。一種是從市場上買回來,已經分包裝好的。只要灑灑醬料,和一和便可以食用,非常方便。另外一種,則是媽媽自己煮的。她很堅持地煮好中寬的麵條,然後淋麻油,再一面攪拌,一面拿著大電風扇吹拂。我一直覺得這畫面很滑稽也很費力氣。要真的那麼涼,那乾脆加冰開水代替熱湯汁就好啦!一直在電風扇前面舉箸,看起來就不是什麼頂聰明的舉動!所以,大家還是以市場販賣的涼麵為主。因為,真要照老媽那方法搞涼麵,那搞出來之前早就滿身大汗囉!(一點也沒有吃涼麵的意義了!)

爺爺的最愛則是醡醬麵。早先他還很堅持他祖傳的天津醡醬麵要用肉丁,不能用絞肉。後來,大概也是覺得切肉丁未免太費力了,還是直接在市場請肉販子拿機器絞一絞比較方便迅速,所以最後也就通融絞肉的存在了!爺爺作醡醬有他的獨門配方,除了甜麵醬和肉丁之外,還有些許的豆腐丁。我覺得很有趣的其實是他有一次告訴我為什麼配菜是小黃瓜絲、豆芽和紅蘿蔔絲。因為是「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涵義。我那時候心裡就在想,這一碗麵還真是愛國呀,可是褐色的醡醬一攪拌下去,那又有什麼涵義呢?大概對我來說也就是「好好吃」的意思吧!果真我不是什麼太有愛國情操的小孩!夏天適合吃醡醬麵的原因其實不是因為麵本身。剛煮好的麵,當然是燙的。但是配上那「青天白日滿地紅」(啊!原來是這七個字比原來十個字簡短好用!)的生菜和冰鎮的炸醬,和起來,剛好不冷不熱,正好下肚!

夏天的傍晚,街坊鄰居會拉著凳子到街頭巷口一面乘涼,一面聊天。然後一手搧著扇子,談笑風生的樣子。不過出門之前,要擦擦防蚊液。那時候,我媽叫那作「蚊怕水」。不然可能出去聊了兩小時,回來腳上就可以開紅豆冰店了!

我已經不記得這是國小還是更小時候的夏天記憶了。但是,這個夏天,當電風扇噗噗作響的時候,我總是想到那時候還不能常常開冷氣的夏天情景。歐洲這裡,因為通常熱天氣只存在一到兩個星期左右,所以大部分的住家和工廠是沒有冷氣的。但是,遇到這種熱浪來襲,就很傷腦筋了!窗戶的設計無法完全打開,就算完全打開了,恐怕夏天這種時節會不請自來的小蟲也很多。啊!好懷念紗窗喔!

這種悶熱的天氣,因為乾燥,所以也不至於汗流浹背,但是熱風吹來的時候,還是讓人什麼事情也不想要做。只想要好好躺在陰涼的地方,然後一直搖著扇子。這種熱天午後,真的很叫人昏沈欲睡。我想起爺爺家的後廂房,那是奶奶的臥房。在夏天,是全家最悶熱的一個房間!而且,距離客廳的冷氣機也最遠,最曲折。不管冷氣開多久,那個房間就是不會涼。我們小孩子自然是哪兒涼快往哪兒站(是吧!這句話這時候還真好用!),但是奶奶就很能夠耐的住熱,待在後面房間裡面一面輕搖著扇子,一面閉上眼睛休息。她說,前面太冷,溫差一大,容易感冒。雖然後面房間悶,但是心靜自然涼。

心靜自然涼,可是真工夫呀!我很想告訴那些來我辦公室抱怨工作場所太熱的荷蘭工程師們這句話。不過,我想,他們大概沒有這種修養。他們總是很容易地把對別人的指責或是對工作的抱怨掛在嘴巴上。我只是淡淡地告訴他們,「我也想要冷氣呀!我這間辦公室還比你們那裡熱上兩三度哩!可是我也沒有辦法!」耳旁還是電風扇噗噗轉動的聲音。

回家之後,也懶得開火煮菜。能夠涼拌就涼拌。生菜沙拉在歐洲倒不是件難事,而且還健康營養。隨後則是煮上一鍋綠豆湯,放進冰箱。這樣明天回家的時候就有冰鎮綠豆湯吃了!沖一個涼,暫時洗滌去累積在身上,一天的悶熱感覺。不過,太陽要繼續高掛到晚上十點多才會下沈(荷蘭沒有山呀!)。臨近傍晚的時候,再隨意去散散步。享受一下晚風的清涼。鄰居也有人就拉張椅子到花園去聊天了!彷彿以前街頭巷口的黃昏聚會一般!

炎炎夏日,原來反覆尖烤地還是那個深刻於記憶之中,海島上的夏天。閉上眼睛,我彷彿聽見蟬聲。好像當年躺在剛剛用溼布擦拭過的竹蓆上。漸漸地,吹進窗戶的風終於微涼起來。是心靜了嗎?所以涼快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yan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