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次回台北的時候,偶然在與媽媽閒聊的時候,提到了房間窗台前的那些盆栽。因為現在的房間是妹妹在住,而且在台北的那一個星期,我每天往外跑,約朋友見面、辦理一些必須本人親自辦理的瑣事(例如去拿新式的國民身分證這一類的事情),所以幾乎沒有去注意窗台上的變化。

「劍蘭開花囉!」媽媽跟我說,「不過你知道嗎?以前那株桂花樹死了!」我聽到的時候,有點訝異。「怎麼會呢?」我追問。「我們去新疆二十天,沒有澆水,回來的時候,就已經枯死了!」媽媽有點惋惜地說著。然後她又開始叨叨唸起那次去新疆回來之後,家裡像是遭劫一樣,魚缸破了等等。我沒仔細聽,其他都已經是陳舊的往事,反正只要提到新疆旅遊,就一定會提起一次。在我腦中打轉的倒是一些零星的關於那盆桂花樹的記憶。

我不是對植物太有感動的人。鮮少真的去注意這是哪一種樹,那是哪一種花。我依稀記得在眷村爺爺和奶奶的舊院子之中,放工具的小偏房前面有一株不起眼的桂樹。它沒有蓮霧樹龐大醒目,位子也是在最角落。花沒有九重葛開的色彩鮮豔,也似乎沒有特別得到爺爺的照顧。爺爺似乎比較常提起庭院中央的玉蘭和石榴。但是,有時候經過這株不起眼的桂花樹旁邊去偏房裡面找一些舊書或是雜物的時候(其實是無聊去尋寶,看看能不能翻出個乾掉的蛇頭還是什麼被爺爺遺忘在這個雜物間的寶物),會聞到一陣芬芳的桂花香。那種香味,是一陣輕輕柔、淡淡的味道,不算撲鼻,倒比較像是不經意飄過鼻子旁邊而被聞到的。總是有一種驚喜,有一種閒適的優雅。

第一次聞到之後,我跑去問奶奶那是什麼樹、什麼花。奶奶才慢慢地說,「那是桂花哪!」之後,我反而比較注意這個處在小角落的桂花樹。看看什麼時候開上了花,興奮地把鼻子湊將去,聞聞那香味。

後來,媽媽也買了一盆比較小的桂花樹盆栽。我央著求了來擺在房間的窗台上。開花的時候,只要稍稍把窗戶打開,讓晚風吹近來,那就有一整室的清香。躺在床上,有一種特別的感覺,大抵覺得這樣的生活真是美好。幾次爸媽更換窗台上的盆栽的時候,其他的花種來來去去,就唯獨這一株桂花一直留在我的窗台上。

後來,中學的時候讀到國文課本裡面琦君的「桂花雨」一文。那大抵是國中國文課本裡面最得我鍾愛的幾篇散文之一。國中的時候,國文課本開始出現文言文、詩選,與國小的國語課本大不相同。文言文的字詞解釋繁多,每一個都需要背誦。文言文的篇章大部分也整篇都需要背誦。這對背誦功夫極差的我來說,簡直是一種折磨。雖然現在很感謝那時候背誦課文所打下的中文國學底子,但是那時候可從來沒有認為國文是什麼頂重要的課程。一學期的課文之中只有寥寥幾篇白話文的散文,有時候這些散文還是無聊的論說文或是應用文,所以碰到抒情文的時候總是「大心」地迎接,然後感覺時間過的太快。(為什麼老師兩節課就上完?然後一篇文言文可以耗掉三、四節課呢?)

昨天,連上台灣的網路新聞的時候,突然看見琦君逝世的新聞。不是頭條,只是佔據了首頁上小小的一行字。一個九十歲的老奶奶走到人生的盡頭雖然說不上是什麼太過於意外的事情,但是仔細想想,這個筆鋒流露溫暖和懷舊情調的老奶奶還真是陪伴許多人渡過學生時光呢!相較於昨天占滿新聞頭條的「北建銘、南泰安」外加陳水扁刁鑽的詞語宣示,這真是一大諷刺。有時候,台灣浪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在爭論一些其實沒有什麼好爭論的東西上。太過辛辣的新聞言辭把整個社會帶往一種需要重口味才得下嚥的莫名其妙境界。久而久之,沒有人記得那些清淡的溫馨的味道。這其實有點像是飲酖止渴。

在網路上瀏覽這新聞的同時,我突然想起那株死去的桂花樹以及琦君在國文課本之中的那篇「桂花雨」。我還在網路上找了出來那篇原文,仔細地又讀了一遍。彷彿還可以嗅到那一絲一絲的淡香浮動。我知道,如果將來我有自己的房子的時候,哪一種盆栽會是首選。


琦君的桂花雨:

中秋節前後,就是故鄉的桂花季節。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彷彿聞到了。桂花有兩種,月月開的稱木樨,花朵較細小,呈淡黃色,臺灣好像也有,我曾在走過人家圍牆外時聞到這股香味,一聞到就會引起鄉愁。另一種稱金桂,只有秋天才開,花朵較大,呈金黃色。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後兩大片曠場,沿著圍牆,種的全是金桂。惟有正屋大廳前的庭院中,種著兩株木樨、兩株繡球。還有父親書房的廊簷下,是幾盆茶花與木樨相間。

小時候,我對無論什麼花,都不懂得欣賞。儘管父親指指點點地告訴我,這是凌霄花,這是叮咚花,這是木碧花‧‧‧‧‧‧我除了記些名稱外,最喜歡的還是桂花。桂花樹不像梅花那麼有姿態,笨笨拙拙的,不開花時,只是滿樹茂密的葉子,開花季節也得仔細地從綠葉叢裡找細花,它不與繁花鬥豔。可是桂花的香氣味,真是迷人。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聞,還可以吃。「吃花」在詩人看來是多麼俗氣,但我寧可俗,就是愛桂花。

桂花,真叫我魂牽夢縈。

故鄉是近海縣分,八月正是颱風季節。母親稱之為「風水忌」。桂花一開放,母親就開始擔心了:「可別做風水啊!」(就是颱風來的意思。)她擔心的第一是將收成的稻穀,第二就是將收成的桂花。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母親每天都要在前後院子走一遭,嘴裡念著:「只要不做風水,我可以收幾大籮。送一斗給胡宅老爺爺,一斗給毛宅二嬸婆,他們兩家糕餅做得多。」原來桂花是糕餅的香料。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聞十里,至少前後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裡的。桂花成熟時,就應當「搖」,搖下來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鮮,如任它開過謝落在泥土裡,尤其是被風雨吹落,那就溼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搖桂花」對於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釘著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嘛?」母親說:「還早呢,沒開足,搖不下來的。」可是母親一看天空陰雲密布,雲腳長毛,就知道要「做風水」了,趕緊吩咐長工提前「搖桂花」,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篾簟,幫著抱桂花樹使勁地搖,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親洗淨雙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盤中,送到佛堂供佛。父親點上檀香,爐煙裊裊,兩種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於是父親詩興發了,即時口占一絕:「細細香風淡淡煙,競收桂子慶豐年。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詩雖不見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親確實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詩呢。

桂花搖落以後,全家動員,揀去小枝小葉,鋪開在簟子裡,晒上好幾天太陽,晒乾了,收在鐵罐子裡,和在茶葉中泡茶,做桂花滷,過年時做糕餅。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念中學時到了杭州,杭州有一處名勝滿覺瓏,一座小小山塢,全是桂花,花開時那才是香聞十里。我們秋季遠足,一定去滿覺瓏賞桂花。「賞花」是藉口,主要的是飽餐「桂花栗子羹」。因滿覺瓏除桂花以外,還有栗子。花季栗子正成熟,軟軟的新剝栗子,和著西湖白蓮藕粉一起煮,面上撒幾朵桂花,那股子雅淡清香是無論如何沒有字眼形容的。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樣清香,因為栗子長在桂花叢中,本身就帶有桂花香。

我們邊走邊搖,桂花飄落如雨,地上不見泥土,鋪滿桂花,踩在花上軟綿綿的,心中有點不忍。這大概就是母親說的「金沙鋪地,西方極樂世界」吧。母親一生辛勞,無怨無尤,就是因為她心中有一個金沙鋪地、玻璃琉璃的西方極樂世界。

我回家時,總捧一大袋桂花回來給母親,可是母親常常說:「杭州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裡的金桂。」

於是我也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yan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