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好久以前,我喜歡過這樣一首歌。歌的名字叫:「The More You Ignore Me, The Closer I Get」。好久以前,我和我的朋友們之間也流傳過一句據說是來自泰戈爾的話語:「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在倫敦看完Closer之後,隨著人群走出戲院。戲院外的萊斯特廣場還充滿著人潮。人潮之中,我想起這兩句話。

珊和我在倫敦花大錢看「偷情」,Julia Roberts、Jude Law、Clive Owen和Natalie Portman四人擔綱主演的電影,改編自原來在1996年倫敦West End搬演的同名舞台劇。講四個陌生人在倫敦偶然相遇之後,互相吸引又互相背叛的故事。Dan偶然在街上遇見Alice,一見鍾情之後,卻又愛上了Anna。Alice聽見了Dan對Anna的愛慕,雖然Anna明白拒絕了Dan,但是Alice還是跟Dan在一起,等著分手的那一天到來。Dan被Anna拒絕之後,上網冒著Anna的名約了Larry出來見面。Larry在被Dan設計之後,巧遇Anna,墜入情網。Anna卻按捺不住對Dan的愛慕,於是背著Larry和Dan偷情。終於到了這麼一天,Anna決定和Larry;Dan決定和Alice互相坦誠,與對方分手,然後在一起。心碎的Larry不肯在離婚協議上簽字,在留連紅燈區的時候,遇見了離開Dan的Alice。最後Larry要求再跟Anna做一次愛之後,才肯在離婚協議上簽字;做完愛的Anna卻發現自己離不開Larry,於是再也沒有送出簽了字的離婚協議。Anna反而離開了Dan。Dan要不回Anna,只好依著Larry的資訊去尋找Alice。Dan和Alice重新在一起。但是Dan一直耿耿於懷Larry聲稱他和Alice也上了床那件事。終於,Alice在抵擋不住Dan一直的追問之後坦誠,卻也在那時發現自己其實已經不再愛Dan了。最後,Alice回到美國;Larry和Anna依舊在一起;Dan獨自一人走在倫敦街頭的時候才發現原來Alice根本不叫Alice,那只是一個她在初次見面那一天隨意看見然後拾起的名字。

有個朋友在他的日記裡寫了一句話:「深深覺得自己以後的下場會和Jude Law一樣!」這是我為什麼開始對這部片產生好奇心的開始。不過,看完電影之後,雖然之中有很多片段我可以有種déjà vu的感覺,但整體說起來,那還是會是別人的故事,而不是我自己的。

也許愛恨要強烈到一種程度,才能夠讓人對於擁有或失去產生一種「我不願意依隨」的態度,然後想要以某種手段或是方法扭轉態勢(一如Larry)。很多時候,過於小心翼翼地保護自己的我們反而是不得不就那樣接受了整個情勢(一如被Dan拋棄的Alice)。當然,也有很多時候,我們還是繼續活著、繼續活著,雖然感覺失去了什麼(像是片尾落寞地走在倫敦街頭的Dan)。但是如果誠實面對著自己,總有一天還是可以重新找回自己(最後灑脫地昂首闊步走在紐約街頭的Alice)。

也許這就是現代人的生活吧!我們不斷地嘗試去接近、了解其他人,但是常常在不經意之間傷害了彼此。雖然我們都竭盡所能地尋找真理或是所謂的真愛,但是因為面對自己和別人的角度不同,一個人的體諒也許會造成對另外一個人的戕害。所以有句話說,「Human existence in love is the most volatile state.」

我之所以喜歡Morrissey的那首歌也是這個原因。見到喜歡或討厭的人固然欣喜或心煩,但是要去忽略他的存在更是困難。因為就算要把一種情緒掩埋在心裡,那種掩埋的動作或是功夫其實反而加深了印象。要抹去反而抹不去;要忘記反而更記得清。畢竟,要練就那種就讓一段感情和情緒隨風而逝或是灰飛煙滅的技巧多不容易呀!劇中那四個人之間交織的情感也就是因為太過深刻,當事人在那一瞬間也沒有一絲要泯滅或是忘卻那一種深刻的意思,於是,他們雖然互相逃避但是卻反而加深了那些愛慾情仇。最後,野火燎原。

我忍不住繼續思想。所以關係的親疏遠近要在怎樣一個程度才可以是各適其所?在現在這種遠近交錯重疊的人際關係世界裡,怎樣的距離才是安全距離?近的甜蜜固然好,但是交惡的時候哩?何時是離開彼此的時候?遠的固然安全,但是似乎又離群索居了些吧!

那首詩是這樣繼續的:(不過顯然不是泰戈爾的詩作)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生與死
而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愛 卻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愛 卻不能在一起
而是 明明無法抵擋這一股氣息 卻還得故意裝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明明無法抵擋這一股氣息 卻還得故意裝作毫不在意
而是 用自己冷漠的心 對愛你的人 所築起的一道溝渠

另一個朋友最近被拋棄了。對方捎來一封訊息感謝他這些日子以來的陪伴和給予的溫暖。朋友雖然表面上一樣繼續過著生活,不引以為意,但是,誰都知道在心底還是有那麼一絲絲的情緒扭結了徬徨、憂傷、憤怒、挫折和失望,在心底結成一個梗。我笑著說那是為什麼Before Sunset中的Celine要在計程車上對Jesse大吼大叫情緒崩潰的原因。為什麼我們總是要遇見一些人在分手之後回來感謝我們給予他們種種的溫暖和教訓?

後來的對談之中我發現我好像比較豁然開朗了。因為我的路最後總還是我自己要走下去,我的生活最後也是我自己要負全責,那麼對於那些道路與我交錯或是同行過一段的人們,其實也沒有必要強拉著一定要彼此同行呀!該揮手分道揚鑣的時候,還是灑脫一些好。

梗還是要解開而不是埋藏。

所以最後,我反而欣賞和認同Alice的角色多一些。雖然她並沒有在一開始就完全坦誠,但是至少整齣戲之中她是最誠實面對自己的一個人。因為只有對於她,那四個人交織的過程可以說是完全灰飛煙滅了。

After all, love is based on who you really are, not whom you think you want to be with. The world can see you in a thousand ways, but only you can see yourself without disguise.

遠近交錯重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yan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