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故事總有個很夢幻的開始。男孩在火車上遇見了女孩,就在他要搭機離開歐洲的前一天。跟女孩搭訕之後,他突兀地邀請女孩在旅途中下了火車一起同遊維也納。交談之中,愛戀的熱情開始蔓延,但是黎明破曉的時候,他們還是得各朝各的既定方向行去:男孩要趕飛機回美國;女孩搭著火車繼續往法國去。沒有留下完整的姓名,沒有留下連絡的電話,沒有留下通訊的地址,只有一個六個月之後在同樣城市中這個地點見面的約定。

電影在這裡結束。留下了一個遐想的空間。那一年是1995年。

1995年的時候,我正在讀大學。我也跑去看了這一部電影,「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維也納的迷人風景、在旅途上遇見一個soul mate、墜入情網,這種種都很引人入勝。對於一個二十出頭的人來說,那是一種期望。雖然進了電影院之後才發現這片子之中似乎從未停止的對話對於一個期待著浪漫愛情的人是一種頗嚴厲的挑戰,但是走出電影院的時候,還是相信著這對電影中的戀人六個月後又在維也納重聚了。

後來,當然我自己的愛情故事從來不曾像電影中所販賣的任何一種,但是,你還是會想著:也許就有那麼一天,我還是會遇見我的soul mate、墜入情網,然後從此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電影情節還是會讓人嚮往。就連我兩千年年底旅途經過維也納的時候,還特別也跑去坐了摩天輪,看了日落,也拜訪了那家男孩和女孩碰見看手相的吉普賽女人的「小咖啡館」,彷彿就是在進行某一種形式對於愛情的朝聖一樣。對於當年二十幾歲,喜歡看電影的人來說,「愛在黎明破曉時」是有一種獨特的地位的。相較於其他好萊塢的愛情電影,這一片的年齡層和真實性是比較有可能真的發生在二十幾歲的人生活之中的。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它有那樣獨特地位的原因。

2004年的時候,我在某一天逛著網站的時候,看見了一齣叫做Before Sunset的電影預告。我就是想到了Before Sunrise才擊點滑鼠進入這個連結的!果真,這是九年前那一片的續集。然後我就開始期待著要看看男孩和女孩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情。

回到台北的時候,以前跟我一起遊玩維也納的女同學找我一起去看那片。中文翻譯叫做「愛在黃昏巴黎時」。不是我鍾愛的翻譯,但是勉強還可以接受。

因為第一集那綿長不絶的對話,我早有心理準備這一集也是一樣地滔滔不絕。但是我想要知道男孩和女孩六個月之後又見面了嗎?然後九年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們現在又變成了怎樣的人,過著怎樣的生活?

這一次,故事從男人(二十出頭的男孩在九年之後已經變成三十出頭的男人了)在巴黎宣傳他的新書開始。他的新書就是有關於九年前那美好的一個下午和夜晚。男孩和女孩並沒有在九年前那一晚之後的六個月再度相見。但是男人和女人在巴黎這一個新書宣傳會的尾聲相見了。然後,男人挪出了上飛機之前的兩個小時要跟女人聚聚、聊聊。他們從莎士比亞書店走出來之後,沿著巴黎的街道走著、然後在咖啡店坐下、然後繼續逛著花園、河岸、甚至上了遊船,一直繼續聊著這九年來彼此的生活,和繼續交換著一些對於生活、性、愛情、各式各樣的話題。

但是當然你可以發現三十歲的人的話題和看法與二十歲的時候已經大不相同了。原先德州的男孩在九年之中住進了紐約。你在他的對話之中可以發現他已經變得有紐約客的世故和玩世不恭。女孩則是從大學畢業之後,為一個環境保護組織工作,言詞之中有一絲絲憂心和無奈。然後談著生活和愛情的時候,原先二十歲的憧憬已經被這九年來的現實生活洗淡了。好真實的感覺呀!彷彿就是我們這一輩的現實生活一般。

女人在船上感嘆著說,也許你在年輕的時候會覺得你會跟許多人有所聯繫,交朋友;然後後來你才發現,那種情形並不會發生幾次。我在螢幕之前則是驚訝著這一句話竟然我可以點頭贊同。我想到我年輕的時候曾經一度電話本中充滿著電話號碼和人名,但是現在我竟然有所聯繫的人還填不滿手機之中電話簿容量的十分之一,更不用說電話每天會響幾次了!

男人後來堅持要順道送女孩回家,用書商提供的轎車。為的是繼續交談。是呀!交談是如此重要的一件事情。二十歲的時候,我們可能是羅曼蒂克的,可能是充滿希望、充滿憧憬的!三十歲的時候,我們已經跌跌撞撞過一陣子了,現實生活之中的挫折可能要把那些羅曼蒂克、希望和憧憬消磨了大半了。所以交談更重要了。因為要為所有的情緒找一個出口。如果有一個人還能夠傾聽,那真是棒透了!我想,有這樣一段時間,我們是都需要被聽見的!

我一面看著電影,一面讚頭這三個人,伊森霍克(Ethan Hawke)、茱莉蝶兒(Julie Delpy)、導演林克雷特(Richard Linklater)怎樣寫出這樣的劇本的。我也一直想到現實生活之中的這些人。尤其是伊森霍克。他是1970年在德州出生的,然後後來結了婚,住在紐約。他有兩本出版的小說。不久之前才離婚。我總有一種感覺電影之中叫Jesse的男孩,有幾分Ethan在電影外的影子。叫Celine的女孩也是這樣與出演的Julie Delpy有幾分神似。很巧妙的安排,很真實的編寫。

第一集的電影只有80分鐘,要講一個下午還有一整個晚上的故事。第二集的電影有97分鐘,雖然還是很短,但是講的也就是那麼大約兩小時之中發生的對話。這更有一種真實的感覺。

後來我又回頭找了兩片一套的DVD來看。重新看見九年前的第一集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當然許多那時的對話我已經淡忘,重新看過一遍的感覺就好像翻到許久以前的日記一樣。原來我那時候也是這樣想著的呀!然後看見這九年來的變化。

時間過的很快,不是嗎?時間也一直催促著你長大,不是嗎?然後你就開始想,那個soul mate呢?怪不得男人要把那樣的一晚寫下來,提醒是有這樣的一個人、一晚存在過的。我突然想,也許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年來我也寫了拉拉雜雜一大堆的原因吧!

電影結束,散場的時候我有一種輕鬆自在的感覺。雖然我旁邊的女同學哭的很慘。

我腦中一直徘徊在最後一幕。想到的時候,嘴角也跟著揚起一絲笑容。

女人隨著Nina Simone的歌聲在Just In Time之中輕輕擺動身軀。
「Oh…oh yeah…」她呢喃著。然後轉頭過來跟男人說,「Baby, you are gonna miss that plane.」輕笑。然後繼續搖擺。
男人舒坦地坐在沙發上,「I know.」
然後他開懷地大笑。

我反而不會想要去知道後來男人和女人怎麼樣了!我想,三十出頭了,有個可以失而復得可以交談的朋友就值得了。那一種坦誠會讓山盟海誓變得渺小。那一種真實的坦誠感覺才是更要應該被珍惜的。Spontaneously活在當下大概是這些年來最大的體認吧!

那一句「Baby, you are gonna miss that plane.」和那一句「I know.」就是當下的幸福了吧!

唱機之中,Nina Simone還是狡詰地唱著「Just in time, you’ve found me just in time… and changed my lonely nights that lucky da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yan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